開學伊始, 許多家長打來電話反映孩子對新學期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 產生了焦慮、恐懼的情緒。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假期無憂無慮的生活與開學後緊張的學習生活, 形成了鮮明反差, 導致的心理問題, 心理專家稱之為“開學恐懼症”。
“開學恐懼症”是一種情緒障礙, 在心理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 理解力下降, 厭學, 焦慮, 上課走神, 情緒不穩定等;在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 嗜睡, 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噁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 這些學生去醫院檢查都沒有器質性的疾病, 症狀屬於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
“開學恐懼症”主要的誘因是“開學”這個特殊的事件, 導致學生對學校生活的適應產生焦慮和恐懼或對分離性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 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部分過於追求完美的優秀生等五類學生是“開學恐懼症”的易發學生群。
過於“放鬆”的假期生活與過度“緊張”的學習節律落差太大, 這樣一松一緊, 缺少緩解與過渡。 人在生理上因過於快速的改變而不容易適應, 心理上也難以接受, 從而出現一些不適症狀。
“開學恐懼症”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諱疾忌醫, 耽誤了病情。 心理專家支招輕鬆應對“開學恐懼症”。
提前預防。 臨近開學, 可以給孩子一個緩衝期, 對孩子的生活內容和作息時間做相應調整, 督促孩子按時睡覺起床, 合理飲食, 養精蓄銳, 為新學期緊張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同時, 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如果意識到回到學校能與同學們一起溝通交流, 又能學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等, 有助於把焦慮和不適放到最低, 以接受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期。
及時發現。 開學初期, 家長要做到與老師密切聯繫, 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 理解孩子適應新學期生活需要一定的時間, 身體上的症狀不過是心理上的反映, 不大驚小怪, 也不過多責備, 給以適當的監督幫助, 讓孩子逐步從心理“放假”中脫離出來。
正確面對。 面對已經出現了不良症狀的孩子, 首先要保持鎮靜, 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 通過與孩子交流, 來減輕其內心的壓力;認真分析症狀原因, 及時疏導, 幫助孩子找到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家長切忌表現出緊張和過度擔心, 以免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
家校合作。 家長既要和孩子一起探究恐懼上學的真正原因, 表達對孩子真誠的關心和愛護, 又應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 共同“會診”把脈, 為孩子克服“開學恐懼症”創造有利條件。 作為學校, 在新學期不要安排過重的學習內容, 要注重情感關懷, 開展各類活動, 做好從休閒放鬆到緊張學習的自然過渡,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儘快治療。 對於“重症患者”,
總之, 做家長的一定要理解孩子, 相信孩子, 給孩子心理著陸的時間, 陪伴孩子安全度過新學期的心理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