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補鈣和幼兒補鈣最佳的方法就是通過飲食, 不過家長在通過飲食為嬰幼兒補鈣時也要注意誤區哦,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嬰幼兒補鈣的飲食誤區
吃牛肉有利於骨骼。
不少人認為歐美人骨骼強壯是因為愛吃牛肉。 事實上, 很多吃牛肉甚多的人, 正是鈣缺乏相當嚴重的人。 這是因為牛肉本身含鈣量極低——所有的肉都是這樣。 同時, 肉裡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 主要是磷、硫和氯, 它們讓血液趨向酸性, 身體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鈣離子來中和成酸性元素, 因而增加體內鈣元素的流失,
吃蔬菜與骨骼健康無關。
不少人偏愛動物食品, 卻很少注意補充蔬菜。 他們以為蔬菜裡面只有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與骨骼健康無關。 實際上, 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 可説明維持酸堿平衡, 減少鈣的流失, 本身還含有不少鈣。 綠葉蔬菜大多是鈣的中等來源, 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蘭、芹菜等, 都是不可忽視的補鈣蔬菜。
天天補鈣。
據醫師介紹, 有很多家長去醫院諮詢, 該給孩子補什麼鈣。 這些家長大部分是在看了補鈣宣傳廣告, 受到誤導, 覺得自己的孩子可能缺鈣。 正好, 孩子正在長牙, 或處在發育期, 家長們就自己買來各種鈣片,
給寶寶補的鈣太甜。
一般人都普遍認為甜味的液體更容易被寶寶接受, 因此更適合寶寶, 其實並非如此。 給0-3歲寶寶的鈣不能太甜, 太甜會引起口味偏好, 影響寶寶正常喝奶和喝水。 奶味是最適合她們的味道, 寶寶的味蕾的正處在快速發育期, 過重的味覺刺激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 因此不要過早給寶寶太甜的口味, 否則會導致寶寶不愛喝水。 更適合寶寶的應該是接近母乳的味道, 淡奶口味就像母乳, 不影響味蕾發育。
只補鈣, 不補維生素D。
不少家長容易把缺鈣和缺維生素D搞錯了, 狂補鈣還是缺鈣。 其實是該加補些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幫助人體吸收鈣質的。 如果總是給寶寶補鈣還是不行, 那是因為寶寶吸收不了,
嬰幼兒補鈣的食物
橙汁
柳丁被稱為“療疾佳果”,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磷、鉀等, 8盎司(約226克)橙汁所含的鈣(300毫克)相當於一杯牛奶中鈣的含量。
乾酪
乾酪是一種由牛奶經發酵製成的, 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 乾酪中的鹽類含有大量的鈣和磷, 這些都是形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
綠葉蔬菜
100克小油菜, 含鈣量高達153毫克。 不光小油菜, 空心菜、菠菜、捲心菜、高麗菜都含有較高的鈣。
有的媽媽問蔬菜的含鈣量高於牛奶, 那是不是說吃蔬菜比喝牛奶更補鈣?如果按照營養素密度來計算, 牛奶的補鈣效益的確是低於青菜。
但如果按照吸收率計算的話,
水豆腐
水豆腐(成分為豆漿和石膏)的含鈣量為每500克400-600毫克之間。 每天給寶寶吃100克豆腐, 也能輕輕鬆松攝入100毫克左右的鈣。 需要提示的是, 正在添加輔食的寶寶每次給兩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