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確 這些習慣讓孩子不安

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確這些習慣讓孩子不安

1親子時間刷屏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無論是吃飯、坐車、逛街還是泡咖啡館, 抱著手機、平板電腦, 聊聊微信、上上QQ、打打遊戲, 許多人似乎覺得世界上有這些就足夠了, 而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家長。 有資料顯示, 17.8%的父母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 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這兩類加起來等於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 “陪孩子時是否會玩手機?”有學者就此調查了一些家長, 只有10%的家長表示“還好”, 其他家長表示會刷朋友圈。 而在對幼稚園小朋友的調查中,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願望:希望媽媽不玩手機,

抽出半天時間來陪我;爸爸經常玩手機, 我希望他以後能多陪陪我。

2家長長時間看手機讓孩子很不安

此前波士頓醫療中心一項研究發現,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反感父母沉溺于手機。 事實也證明, 當父母花更多時間關注手機時, 多數孩子變得焦躁不安, 並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源于父母對孩子的忽視, 導致孩子出現哭鬧、打人、摔東西、過度黏人等常見問題。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 孩子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 以此方式呼喚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養育中, 唯有與孩子長時間相伴, 父母才可能把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等傳遞給孩子, 幫孩子成就自己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在陪伴中, 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構建起獨立的人格特質以及與父母穩固的依戀關係。

3陪伴孩子品質比時間重要

孩子是靠感受探索世界的。 如果邊陪孩子邊玩手機,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 在爸爸心中, 手機比我更重要, 這種狀況下和爸爸單獨待著, 孩子會產生恐懼感。 對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而言, 不妨規定, 只要不出差, 每天晚上就是鐵打的親子時間, 那個時段絕不上網。 80、90後多是獨生子女, 如何做好父母, 既是學習的過程, 也是接受挑戰的過程。 有早教老師建議, 家長每天至少抽出15分鐘與孩子互動, 無論玩耍、講故事還是一起看動畫片。 家長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擺弄手機,

如確有工作需要, 父母最好“錯峰換擋”:爸爸忙時, 媽媽“離線”陪孩子學習或遊戲;媽媽“連線”時, 爸爸帶著孩子做運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