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是從會爬開始的, 爬行對嬰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開發都是有很多好處的哦。 所以, 家長應在恰當的月齡開始教孩子學會爬行, 這樣還可以為將來學走路打下基礎。
大多數寶寶在6~10個月之間學會爬行。 不過, 這個時期, 你的寶寶也許還會採用其他活動方式, 比如:蹭著屁股挪動(一隻手撐在身體後面, 一隻腳放在身體前面, 屁股蹭地四處挪)、腹部貼地匍匐前進或翻身滾動。 也有些寶寶會完全跳過學習爬行的階段, 直接學習扶著東西站起來、站立和行走。 到了七八個月時, 寶寶就會爬了。 在真正會爬時,
下面就來看看爬行對寶寶的好處有哪些吧。
提高活動能力
爬行能鍛煉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 尤其是四肢活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是一種綜合性的強體健身活動, 有助於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平衡感覺的發育, 促進身體的協調;還可使血液迴圈流暢, 並且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
增強體質
爬行是寶寶第一次全身協調運動, 可以鍛煉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並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較大, 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體重、身長長得快。
增進親子交流
爬行能增進母子間的交流。 在寶寶會爬後, 在父母的引導下獲得的成功體驗不斷增多,
促進社會性發展
嬰兒會爬後, 他接觸父母禁止觸動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 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親子情緒互動的機會;同時, 嬰兒會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識到嬰兒本身的主動性, 並使父母開始以一定的規範要求孩子, 開始對嬰兒不合規範的行為表示不快。 這些變化又進一步促使嬰兒的社會性情緒發展。
促進大腦發育
爬行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 多爬能夠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 促進腦的生長。
促進語言發展
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 取決於肢體語言的頻率, 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 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 而爬行則使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 刺激量大了, 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
良好的性格發展
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而“摸爬滾打”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 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
探索欲望
寶寶的運動、神經等系統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的發育, 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 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 讓寶寶勇於探險, 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
寶寶爬行的好處多, 家長要積極培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