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時節服用膏方的習俗流行至今已有數千年。 自己在家也可自製小膏方。 我們可以請正規中醫醫生針對您個人的身體情況開出中藥處方, 一般處方量在兩周14劑即可, 每張處方不必藥味很多, 可在16味到20味之間, 對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年輕白領來說, 輕補即可, 不必重補。 別忘記, 要同時諮詢醫生需要哪些膏用來收膏。
膏滋藥的製備方法有如下四個步驟:
第一, 浸泡藥材。 通常需浸泡12個小時, 讓藥材充分吸飽水分, 只有這樣, 才能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都吸附出來。
第二, 三煎其藥。 可用家中的高壓鍋分數次煎煮,
第三, 濃縮精華。 等煎完“三汁”後, 靜置沉澱, 再用4層紗布過濾3次, 儘量減少藥液中的雜質。 煎出的藥液可盛在鋼鍋等導熱快的容器中, 用大火煎煮蒸發濃縮, 不停攪拌, 同時預防溢出, 使之逐漸形成稠狀。 一般需要4個小時左右。 小膏方的藥汁濃縮後, 其量一般在1升左右(按處方大小而定), 攪拌時有黏之感, 並伴有阻力。
第四, 錦上添花。 在稠膏狀的藥液中加入收膏用的阿膠粉、鹿角膠粉、鱉甲膠粉(或黃酒烊化)、麥芽糖、冰糖、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