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兩歲大的兒子洗澡, 不料出現悲劇一幕:男嬰鼻腔進水而窒息, 送醫院搶救後未能挽回生命。
前晚6時許, 這事發生在安溪縣城。 嬰幼兒護理專家指出, 為嬰幼兒洗澡要十分謹慎, 除了要控制好水溫、防滑等之外, 更重要的是家長應全程看護, 如果因接電話等短暫離開, 也不要單獨把嬰孩放在水裡, 以免發生意外。
男嬰洗澡時發生意外
昨日下午, 記者接到報料後趕至安溪縣銘選醫院。
由於男嬰未被搶救成功, 已被家人接離。 醫院裡的草坪上還留下一塊包孩子的小毛毯, 顯得特別刺眼。
當晚接診的李醫生說,
據知情者透露, 男嬰一家居住在縣城。 事發時, 男嬰的家長正為他洗澡。 其間因為浴盆裡的水太冷, 家長轉身去取熱水, 回來時發現男嬰已浸入水中, 抱起時發現其已處於窒息狀態。
記者幾經輾轉, 仍未能與家屬們接觸上。 是否因家長的疏忽, 以及一些事發細節, 目前無法得到證實。
為嬰孩洗澡4點注意
給嬰幼兒洗澡釀悲劇, 值得人們警醒。 昨日, 解放軍180醫院婦兒科護士長助理王薇就此提醒家長:
1、控制溫度和濕度
室溫最好在22℃至24℃, 濕度則要保持在50%至60%的範圍, 可借助溫濕度表、加濕器、空調等來調節。
2。 注意浴霸燈光。
嬰幼兒直視浴霸的燈光, 確實很傷害眼睛。 冬天來臨, 考慮到洗澡時確實需要浴霸升溫, 家長可先加熱, 等小孩要洗澡時再關閉浴霸。
3、洗澡器具的選擇
澡盆要大小適當, 如嬰兒體型較小就不要用太大的澡盆, 澡盆可加上防滑墊, 防止滑動。
4、必須全程看護
家長必須在旁全程看護, 不能讓嬰幼兒自己呆在澡盆中;如果因電話鈴響或有人敲門而必須離開, 也應該先把孩子用毛巾包好, 放置在搖籃或帶欄杆的床上, 而不是把嬰孩放在水裡。 否則有可能出現意外。
新生兒洗澡前要準備什麼?
首先要做的, 是將沐浴中需用的物品備齊。 例如消毒臍帶用物(新生兒臍帶未掉落之前)、預換的嬰兒包被、衣服、尿片,
新生寶寶是嬌嫩的, 他剛離開最安穩的母親子宮不久, 所以得十分細心地為他設想一個理想的環境和適宜的溫度。 最好使室溫維持在一般覺得最舒暢的26~28℃之間;水溫則以37℃~42℃左右為宜。 可在盆內先倒入冷水, 再加熱水, 再用手腕或手肘試一下, 使水溫恰到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 沐浴時要避免陣風的正面吹襲, 以防著涼生病。 沐浴時間應安排在給嬰兒哺乳1~2小時後, 否則易引起嘔吐。
洗澡時如何給新生兒洗臉、頭?
出生後第一周內, 寶寶臍帶未脫落時,
脫下寶寶衣服, 並將此衣服包裹於胸腹上, 暫以保暖。 開始洗臉、洗頭及頸部, 注意勿使水流入耳內。 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寶寶的屁股, 左手掌和左臂托住寶寶的頭, 用右手慢慢清洗。
洗面——用洗臉的紗布或小毛巾沾水後輕輕拭擦。
洗眼——由內眼角向外眼角擦。
洗額——由眉心向兩側輕輕拭擦前額。
洗耳——用手指裹毛巾輕輕拭擦耳廓及耳背。
洗頭——將嬰兒專用、對眼睛無刺激的洗頭水倒在手上, 然後在寶寶的頭上輕輕揉洗, 注意不要用指甲接觸寶寶的頭皮。 若頭皮上有污垢, 可在洗澡前將嬰兒油塗抹在寶寶頭上, 這樣可使頭垢軟化而易於去除。 然後將新生兒頭上的洗髮水洗乾淨。
洗澡時如何給新生兒洗身?
若新生兒的臍帶尚未脫落, 應上下身分開洗, 以免弄濕臍帶, 引起炎症。 先洗上身, 取洗頭時同樣的姿勢, 依次洗新生兒的頸、腋、前胸、後背、雙臂和手。 然後洗下身, 將新生兒的頭部靠在左肘窩, 左手握住新生兒的左大腿, 依次洗新生兒的陰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腳。
由於新生兒的臍帶斷端是一個創面, 如護理不當, 細菌可以通過臍部進入人體內造成敗血症, 威脅新生兒的健康。 所以臍部的護理主要是保持清潔乾燥, 沐浴時不要碰濕臍部, 然後用75%酒精棉棒消毒臍帶根部和周圍皮膚, 再用消毒紗布覆蓋(臍帶乾燥後無需蓋紗布)。
若寶寶的臍帶已脫落, 那麼在洗淨臉及頭頸部之後, 就可將寶寶頸部以下置入浴盆中, 成仰臥的姿態, 由上而下洗完後,將寶寶改為伏靠的俯臥姿勢,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門處。最後,以雙手為支托並抓穩寶寶肩部,抱離水中,置於大浴巾上,抹幹全身。
整個過程中,身體的皺折及彎曲部位,應特別注意洗淨擦乾,且動作要輕柔,使寶寶有安全感。
新生兒洗澡後如何做護理?
用浴巾裹住寶寶的全身時,可留出臍部,用酒精棉棒從中間向外清洗臍部,注意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如果臍部發紅、出膿液或有難聞的氣味,就應該找醫生處理。
通常在皮膚折皺處,可替寶寶抹些爽身粉,使他感到乾爽舒適。在寶寶的臀部塗上護膚油,防止尿液刺激皮膚產生尿布疹。
給寶寶圍上尿片,穿上衣服。但寶寶不宜緊緊地裹在“蠟燭包”中,應放鬆他的手腳,讓他自由地活動,這有利於呼吸和血液迴圈,以促進生長發育。
如果寶寶臉部皮膚乾燥,還可以在臉上塗少量的滋潤油,使皮膚保持濕潤、光滑。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護膚油、爽身粉等嬰兒用品,只有當寶寶皮膚上沒有任何疾病時,才可以適量使用。而且這些油或粉不可直接灑於新生兒皮膚上,要先灑在您的手上,再抹在寶寶身上。
若肌膚有疹塊、紅臀等情形時,應保持乾燥、按醫生囑咐塗藥才是最重要的,這時若用這些油或粉,對寶寶等於是種多餘的刺激物,反而有害無益。
由上而下洗完後,將寶寶改為伏靠的俯臥姿勢,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門處。最後,以雙手為支托並抓穩寶寶肩部,抱離水中,置於大浴巾上,抹幹全身。整個過程中,身體的皺折及彎曲部位,應特別注意洗淨擦乾,且動作要輕柔,使寶寶有安全感。
新生兒洗澡後如何做護理?
用浴巾裹住寶寶的全身時,可留出臍部,用酒精棉棒從中間向外清洗臍部,注意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如果臍部發紅、出膿液或有難聞的氣味,就應該找醫生處理。
通常在皮膚折皺處,可替寶寶抹些爽身粉,使他感到乾爽舒適。在寶寶的臀部塗上護膚油,防止尿液刺激皮膚產生尿布疹。
給寶寶圍上尿片,穿上衣服。但寶寶不宜緊緊地裹在“蠟燭包”中,應放鬆他的手腳,讓他自由地活動,這有利於呼吸和血液迴圈,以促進生長發育。
如果寶寶臉部皮膚乾燥,還可以在臉上塗少量的滋潤油,使皮膚保持濕潤、光滑。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護膚油、爽身粉等嬰兒用品,只有當寶寶皮膚上沒有任何疾病時,才可以適量使用。而且這些油或粉不可直接灑於新生兒皮膚上,要先灑在您的手上,再抹在寶寶身上。
若肌膚有疹塊、紅臀等情形時,應保持乾燥、按醫生囑咐塗藥才是最重要的,這時若用這些油或粉,對寶寶等於是種多餘的刺激物,反而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