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氣候乾燥, 而無論溫燥還是涼燥, 其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 說明白點就是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 如口幹、嘴唇乾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 甚至流鼻血等。 對於較為輕微的口乾等情況, 可以通過平時多吃梨、泡蜂蜜水等甘潤的食物, 又或者山楂、柚子等酸味食物利於生津。
但要對抗“秋燥”的影響, 單靠生津是不夠的。 秋燥並不是一種病症, 而是指秋天發生的以“肺症狀”為主的身體不適。 中醫認為, 肺主一身之氣, 而秋燥易傷肺, 因此要防治秋燥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關鍵在於潤燥養肺。
湯水是日常飲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煲一煲滋陰潤肺的湯水, 既能一飽口福也能降燥養生。 但常用的藥食同源的藥材有不少, 在不同的季節, 藥材的搭配也有不同的講究, 中醫推薦以下滋陰潤肺的藥材。
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 歸肺、胃經, 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適合於肺胃陰傷, 燥熱咳嗽, 咽幹口渴。 適合乾咳但少痰, 或者口燥咽幹的, 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玉竹多跟沙參、麥冬等藥材搭配。 玉竹味甘多脂, 質柔而潤, 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 而且玉竹中所含的維生素A, 對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
麥冬
甘、微苦, 微寒。 歸心、肺、胃經。 可以養陰生津, 潤肺清心。 常用於肺燥乾咳, 虛癆咳嗽, 津傷口渴, 心煩失眠,
百合
百合在生活中比較常用, 、百合味苦, 性微寒, 入心、肺經。 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尤其是鮮百合更甘甜味美。 百合特別適合養肺、養胃的人食用, 比如慢性咳嗽、肺結核、口舌生瘡、口幹、口臭的患者, 一些心悸患者也可以適量食用。 另外, 百合也有清心潤肺、安神定志的功效, 失眠的人可以多吃一些。 但由於百合偏涼性, 胃寒的患者要少用, 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杏仁
這裡說的杏仁, 並非我們日常吃的堅果, 而是俗稱的南北杏。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 能止咳平喘, 潤腸通便, 可治療肺病、咳嗽等疾病。 杏仁還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多酚類成分,
川貝
川貝其性涼, 甘平, 入肺經、胃經。 其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幾乎是人盡皆知。 而且止咳效果好且藥性平和, 故配伍在很多用於止咳的中成藥中治療各種類型的咳嗽。 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 應用歷史悠久, 療效顯著, 川貝母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 而且能養肺陰、宣肺、潤肺而清肺熱, 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 如秋梨膏、川貝枇杷露等就都含有川貝。
西洋參
西洋參, 其實又叫做洋參、花旗參。 中醫認為, 西洋參性苦、微甘而寒, 入心、肺、腎經, 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 《本草從新》言其:“補肺降火, 生津液, 除煩倦, 虛而有火者相宜。 ”除此之外, 西洋參有助於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 、西洋參對虛煩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傷、咽幹口渴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人群皆有益。 日常生活中西洋參的食法多種多樣, 無論是煲湯還是泡水, 可謂藥食相宜。
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 性微寒。 歸肺、胃經。 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 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 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