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可不知的冠心病

心臟的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的病變(如狹窄、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故又稱之為“缺血性心臟病”。 冠心病的病因大多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但冠狀動脈的功能性改變如血管痙攣等, 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致病因素。

冠心病最顯著的症狀是心絞痛, 通常表現為陣發性的、持續時間短暫的胸前區壓榨性疼痛、憋氣, 甚至引起出汗。 心絞痛常放射到其他部位, 如左肩、頸部、下頜以及咽部等, 主要分為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 有部分病人, 雖然經動態心電圖證實,

確有心肌缺血, 但其並無任何不適的感覺, 這叫做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可能是由於缺血不嚴重, 局部神經末梢受損, 或疼痛閾值增高等原因造成, 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也是冠心病的兩個重要表現, 但出現這些症狀時, 應經過臨床醫生仔細檢查、認真鑒別, 才能確診。

當冠狀動脈突然完全閉塞, 導致心肌急性缺血、損傷和壞死時, 便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這多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血栓形成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 心肌細胞可能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為, 突然發生嚴重的心絞痛, 持續時間比心絞痛更長, 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不能緩解;病人煩躁不安、出汗、恐懼,

有瀕死感, 可伴有發燒或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 而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症狀, 也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作過程中, 這往往是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心肌梗死也有無痛性的, 這類病人很容易被漏診, 其多見於老年人, 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曾患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病人。 老年人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休克、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或暈厥時, 必須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塞。

如何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發作

⑴有典型的胸痛病史;

⑵特異性心肌酶和肌鈣蛋白增高;

⑶特異性的心電圖改變:不但可確診心肌梗塞, 而且可判斷梗塞的部位、範圍, 以及估計病情演變和預後。

心肌梗塞發作時, 應立即通知醫院派醫生進行搶救,

爭取最佳的救治機會。

冠心病以防為主

1 合理飲食, 不要偏食, 不宜過量。 要控制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 多吃素食。 同時要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限制體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規律, 避免過度緊張;保持足夠的睡眠, 培養多種情趣;保持情緒穩定, 切忌急躁、激動或悶悶不樂。

3 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活動, 增強體質。

4 不吸煙、酗酒:煙可使動脈壁收縮, 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酗酒則易情緒激動, 血壓升高。

5 多喝茶, 據統計資料表明, 不喝茶的冠心病發病率為3.1%, 偶爾喝茶的降為2.3%, 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 此外, 冠心病的加劇, 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關。 而茶多酚中的兒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過程中不斷氧化形成的茶色素,

經動物體外實驗均提示有顯著的抗凝、促進纖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6 積極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 這些疾病與冠心病關係密切。

7 預防冠心病應積極降壓。 下列病人達標血壓應為130/80mmHg, 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冠心病(CAD)等危狀態、頸動脈病(頸動脈雜音、超聲或血管造影證實有頸動脈異常)、周圍動脈病、腹主動脈病。 Framingham危險評分≥10%。 無以上情況達標血壓為140/90mmHg。 有心肌缺血表現病人, 血壓應慢慢下降, 糖尿病人或>60歲者舒張壓(DBP)低於60mmHg要小心降壓。 老年高血壓病人脈壓大者, 收縮壓(SBP)下降時, DBP也會降得很低(80歲者), 降壓治療能減少腦卒中危險, 但是否能減少CAD, 還不肯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