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脈診暗藏著哪些小秘密

摸脈能知百病?

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 為什麼摸脈能知道百病呢?”我告訴他們, 因為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管道的, 大多數人找醫生是為了看病, 除非他故意捉弄醫生(或者病人是啞巴, 一進來就把手伸出來讓醫生診脈), 否則至少會說一兩句話, 而這一兩句話往往就是主症, 也就是病人覺得最難受、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 除非過去男女授受不親, 否則醫生通過觀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捕捉到患者的神、色、形、態等資訊, 望診就有了;無論是聲音或是氣味, 醫生都可以在與患者接觸時通過聽覺和嗅覺獲取資訊,

聞診也有了;再加上切診。 這樣, 我們已經擁有瞭望診、聞診、切診和主訴等資訊, 說簡單一點, 在診完脈之後, 四診已經有了“三診半”, 因此, 具備了判斷病證的基本條件。

所以, 中醫四診是一個綜合過程, 一定要全面周到才能做到規範準確。 正如《內經》所說:“上工欲會其全, 非備四診不可”, 這是中醫診斷的一個基本原則, 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 就可能導致診斷失誤。 《紅樓夢》中有貴妃(元春)看病的情節, 雖然沒有懸絲診脈, 但由於防範嚴密, 太醫不能深究病情, 無法對症下藥, 最終導致元春壯年早逝。

臨床觀察必不可少

中醫想做到“診脈知道什麼病”, 必須要對脈診內容和技術非常熟練。 根據中醫脈診的理論, 左右手的寸關尺分屬不同的臟腑,

左寸候心, 右寸候肺, 左關候肝, 右關候脾, 左尺候腎, 右尺候命門等, 根據不同部位出現的脈象變化, 加上對中醫臟腑理論的理解和把握, 以及參考其他“二診半”(望診、問診和主訴), 這樣做出的判斷是有根據的。 當然, 在這個過程中, 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很重要, 比如, 左寸脈細, 可能心血不足而見失眠、健忘、心悸;左關脈弦, 可能肝氣鬱結, 而見兩脅悶脹、太息等。

此外, 對臨床表現的仔細觀察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一個頭暈的病人, 他的頭一般比較固定, 不會隨意轉動或搖頭, 如果他手舞足蹈或搖頭晃腦則說明頭暈不嚴重;如果病人坐姿歪歪斜斜或表現為腰部緊張的樣子, 這種情況一般是腰有問題;如果病人眼眶發黑加上哈欠頻作,

再與左寸脈象符合, 可能是睡眠不足;如果病人進來滿臉通紅, 喘著粗氣, 或在一邊歎氣, 診脈時左關脈比較弦, 可能是肝氣鬱結、肝鬱化火。

診脈和吹簫的原理一樣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 我們到醫院見習, 我的帶教老師是一位老中醫, 老人家有幾十年的行醫經驗, 對脈診尤為精通。 一見面, 老人家便出了一道題:“中醫的二十八脈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主病是什麼?”要求我們當場回答。 好在當年我們學習還算用功, 能夠比較順利地把二十八脈寫出來。 寫完之後, 老師說:“這就好, 如果你不知道二十八脈, 臨床診脈就只能瞎猜。 ”接著, 要求我們學習脈診, 先從持枕學起, 平息、定關、布指、注意事項, 一一過關。

每次診脈之後, 要求分別寫出左右兩手的寸、關、尺三部舉、尋、按的脈象特點, 這樣算起來, 每診一位元患者需要寫出十八個脈象, 老師再逐一批改。

作為學生, 我剛開始也不理解:“寸、關、尺都位於同一條橈動脈, 脈搏也是由同一個心臟搏動產生的, 怎麼會有差別呢?又怎麼可能反映不同臟腑的生理病理狀態呢?”老師認真地解釋說:“這和吹簫的原理是一樣的, 吹簫的時候氣從竹管的一端吹進去, 各個手指按的是同一根竹管, 但是按在不同位置的孔所吹出來的音調是不一樣的。 ”這其中的寓意是很深刻的。 因為要手把手地教學, 所以每診一個患者都需要半小時以上。 當有些患者等得不耐煩向老師提意見時, 老師總是很和氣地解釋:“同志,

我還要教學!”如今, 這樣的老師恐怕也不好找了。 所以, 我有時候在想, 現在的學生學到的還是不是脈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