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護理是都很關注的, 很多的家長也是都怕孩子受到疾病的傷害, 新生兒的一些常見疾病是不能忽視的, 下面介紹下新生兒的常見疾病。
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濕疹一般發生在面部兩側, 前額、下顎也有發生, 有的孩子在耳部也可以發生。 剛開始時是一些紅疹, 接下去會有滲出, 有黃色的分泌物、結痂。 新生兒臉上長出一粒粒白色的小顆粒, 顆粒周圍泛濕疹有自愈性, 一般在4--6個月後可以逐漸自愈, 也有部分寶寶到1歲才好轉。
內在因素是患者本身具有的過敏性體質, 這在濕疹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
外在因素也很多。 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因素等。 其中蛋白質, 牛奶, 吸入花粉、塵蟎、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新生兒濕疹最常見的誘因。 儘量尋找過敏源, 但往往有困難。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 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 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 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室溫不宜過高, 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 衣服要穿得寬鬆些, 以全棉織品為好。 藥膏塗抹得要稀薄, 對寶寶的舉動稍加注意。 一般情況下基本不會出現不良影響。
新生兒驚厥
驚厥俗稱“抽風”, 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 早產兒更為多見。 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種表現。 一旦發現新生兒驚厥, 應立即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驚厥發作持續時間較短, 動作較小, 又由於許多新生兒被包得嚴嚴實實, 因此如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新生兒抽風的動作。 新生兒驚厥有多種表現形式, 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動, 表現為眼睛的斜視、眼瞼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動, 或表現為嘴部類似吸吮的動作, 也可以有一個肢體、一側肢體或雙側肢體抽動。 總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有時特別是局部小的抽搐與新生兒的正常動作不易區別。
抽搐與新生兒的正常動作區別如下:
1、姿勢的改變:正常的新生兒肢體常呈屈曲狀態,
2、面色改變:新生兒嚴重驚厥時, 常伴有短時間的面色發白或青紫, 有時可同時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變:新生兒驚厥時大部分同時伴有短時間的意識喪失, 表現為失神、瞪眼或斜視等。 總還會伴有神志、面色、肌張力等等的改變, 仔細觀察不難識別。
新生兒呼吸暫停
我們有時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寶寶會突然停止呼吸幾秒或更長時間, 然後又自行恢復正常呼吸, 臉色及心跳沒有改變, 這些現象屬正常現象。 而我們所說的呼吸暫停,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期嚴重感染之一, 和敗血症關係很密切。 本病死亡率高, 後遺症多。 不論產前、產時或產後感染都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 比如母親患敗血症、羊膜早破、胎糞吸入、難產、出生後皮膚破損、臍部感染等。
新生兒得腦膜炎最早改變是在精神異常, 如陣陣尖哭, 易驚、易激動, 精神萎, 隨後不哭, 最後昏迷。 早產兒則不哭、嗜睡、面色灰白、兩眼凝視。 如果發現遲, 即使倖存也會合並腦積水、硬膜下積液、耳聾、皮質盲及智慧低下。
早期常出現哭聲改變、尖叫、易激惹、易驚, 隨即哭聲變弱, 甚至不哭, 繼而轉為嗜睡、吐奶(為噴射性嘔吐)、後背發直, 兩眼凝視或斜視, 全身伴有抽搐等症狀。 如果囟門, 感覺飽滿、張力增高, 就要考慮做腰椎穿刺, 進行腦水檢查。 病死率在5O%左右, 可併發腦積水、硬膜下積液、肢體癱瘓、智力障礙等症。
上述就是對新生兒的常見疾病的介紹, 現在應該是有瞭解了吧, 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定要重視的, 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 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
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