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分為如下幾種:( 1) 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 如磺脲類藥物, 有格列本脲( 優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達, 優噠靈、瑞易寧) ; 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或稱苯甲酸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物( 格列奈類) , 如瑞格列奈( 諾和龍、孚來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 2)非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 如雙胍類( 二甲雙胍、格華止、迪化糖錠、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拜唐蘋、卡博平、倍欣) 。 ( 3) 胰島素增敏劑: 噻唑烷二酮類,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羅格列酮 。
為了減少副作用、避免中毒, 多數藥物都會標明每日最大服用量。 實際上, 不少患者服藥超過了每日最大服用劑量,
某糖尿病患者, 一直口服降糖藥, 藥是大醫院專家開的, 服藥量也無錯誤, 但血糖始終控制不好, 有時還出現低血糖, 這是為什麼呢? 經筆者詳細詢問, 得知患者服降糖藥均生產批號:唐胰安苦蕎降糖茶在餐後1 小時左右, 這時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較差, 還有可能出現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絕大多數降糖藥應在餐前20~30 分鐘服用,
眾所周知, 血糖高應服用降糖藥, 但是否對症往往被忽視, 從而造成治療過錯。 例如優降糖, 屬磺脲類藥,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島素, 從而降低血糖含量。 如果你伴有高胰島素血症, 服用優降糖則是錯誤的。 服用磺脲類藥可刺激胰腺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本來體內胰島素就多, 如繼續分泌的話, 將會使胰島素更多, 而且會加重胰腺負荷, 長此以往可導致胰腺功能衰竭。 如果胰島細胞已喪失分泌胰島素功能, 此時再選用磺脲類藥是毫無作用的。 因此, 建議在決定選用磺脲類藥時, 應監測空腹胰島素水準。 在確定有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時應選用胰島素增敏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