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突然發作時, 一般來說, 只要用藥方法正確, 多數患者可在2~5分鐘內控制症狀, 但有時也會收效不佳, 這主要是患者對舌下含藥這種方法還不瞭解所致。
步驟
取半臥位元或坐位, 仰臥頭部, 下頜抬起, 張口用舌尖舔上牙床, 將藥物咬碎或掰開, 分別放置在舌下的舌系帶兩側凹窩內。 然後, 舌尖放下, 抵在下牙尖。
為加速 唾液吸收, 避免吞咽, 須張口深呼吸, 隨著深呼吸, 藥物自黏膜吸收進入淋巴管, 一般經10~50次深呼吸, 口中藥物含化完畢。 舌下含化法通常遇到的問題是, 唾液分泌過多, 漫到舌上,
誤區
方法有誤:一些患者只是將整粒藥片放在舌頭表面, 沒有將藥片放在舌下唾液多的地方。 由於舌頭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層, 吸收藥物較慢且吸收率低, 因此, 只將藥片放在口中舌表面是很難發揮藥效的。
口腔乾燥:有的人口腔乾燥, 藥片難以溶化被吸收, 導致藥物不能發揮最佳藥效。 因此如條件許可, 可適量飲水, 以利於藥物的溶解吸收。 但要注意, 飲水時不可將舌下含服的藥咽下。
適應症不對:如嚴重的心前區疼痛, 舌下含藥多無法緩解症狀,
舌下含藥還適用於以下病症:
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結石併發膽囊炎、膽道蛔蟲症均可引起劇烈膽絞痛。 患者可舌下含服硝苯吡啶5~10毫克, 幾分鐘後, 腹痛就可明顯減輕。
賁門弛緩症:以吞咽困難、食物反流及胸骨後疼痛為主要症狀。 可取硝苯吡啶20毫克舌下含服, 可使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較用藥前下降30%以上。
頑固性呃逆:硝苯吡啶首次10~20毫克, 咬碎後舌下含服。 效果不佳或無效者, 可每2~3小時舌下含服一次。
放射性食道炎:胸部放療的主要副作用為食道炎, 臨床表現為胸骨後燒灼感, 嚴重者可出現吞咽困難及心絞痛樣疼痛。 治療用硝苯吡啶10毫克, 舌下含服10分鐘可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