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豆類, 包括綠豆、赤豆和黑豆。 綠豆湯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 還能起到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 綠豆熬湯時, 煮到綠豆剛開花, 清熱效果是最好的。 將綠豆煮爛或加入適當的薏仁、大米, 能減輕其寒涼性。 不過, 體質虛弱、腎功能不好、脾胃虛寒的人還是不適合喝。
赤豆(即紅豆)性味甘、平, 有利水除濕、消腫解毒的效果, 還能促進通便排尿, 因此有水腫或者便秘的人, 可以將赤豆與冬瓜搭配煮水喝。
黑豆入腎經, 具有滋腎補腎、補血明目的功能, 因此腎虛體弱、身面浮腫的人適合飲用。 同時, 黑豆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二是糧穀類, 常用的是薏米、穀殼。 薏米性涼、味甘, 可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等, 還能起到降血糖、血壓和美白祛斑的作用。 煮薏米水時可加入適量玉米須, 能幫助消化、強健脾胃。 穀殼藥名谷白皮, 也就是稻的種皮, 其味甘、辛, 裡面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 煮水飲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同時, 還可以治療腳氣、浮腫。
三是菌類, 最常用的就是銀耳。 銀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滋陰補液的作用, 尤其適合炎熱的夏季煮湯食用。 大量流汗後, 將銀耳、蓮子、梨, 煮水服用, 能及時補充體力, 消暑解乏。
四是水果類, 常見的有梨、西瓜皮、山楂、烏梅等。 梨、西瓜皮煮水具有清肺潤喉, 消痰降火的作用。
煮水時也可以適量加入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配材, 如紅棗、枸杞、甘草、蓮子等。
和平時喝水一樣, 此類自製飲品不宜飯後大量飲用。 而應該在兩餐之間飲用, 效果更好。 此外, 有人喜歡把自製的飲品冰鎮後喝, 這樣口感清爽。 但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 尤其綠豆湯、黑豆湯本身性質較為寒涼, 更不宜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