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尿”對一般人而言, 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症狀。 所謂的“尿頻”, 意思是白天解尿次數超過7次, 晚上解尿次數超過2次以上, 且解尿的間隔在2個小時以內。 孕婦于孕期中, 特別是在懷孕初期與後期, 都容易有尿頻的症狀發生。
在“孕期症狀大調查”中, “頻尿”位居所有孕期症狀排名的第一名, 是准媽媽們最容易產生的症狀與困擾。 這主要是因為子宮慢慢變大時, 會壓迫到膀胱, 使孕婦產生尿意, 進而發生尿頻。
懷孕的前3個月, 准媽媽們特別容易感到頻尿, 到了孕期的第4個月, 由於子宮出了骨盆腔進入腹腔中,
准媽媽要緩解孕期頻尿現象, 可從日常生活和飲水量改變做起。 也就是說, 平時要適量補充水分, 但不要過量或大量喝水;外出時, 若有尿意, 一定要上廁所, 儘量不要憋尿, 以免造成膀胱發炎或細菌感染。 另外, 准媽媽要瞭解頻尿是孕期中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忍耐力自然會增強。
雖然“尿頻”是孕期正常的生理症狀, 但是, 准媽媽們可別因此而忽略了“病理”的徵兆!若于解尿時有疼痛感, 或尿急得無法忍受時, 很有可能是因為膀胱發炎或感染細菌, 此時一定要趕緊就醫。
另外, 提醒有性行為的婦女, 若感覺自己有尿頻現象, 要注意是否懷孕了, 若確認為懷孕, 應至醫院請婦產科專科醫師檢查, 以免因頻尿症狀而擔心不已。
或許准媽媽們有一些自己的方法來減輕尿頻的發生, 不過可一定小心不要走入誤區。
誤區之一:
少喝水
水的重要性其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科學已經證實人3天不喝水就會死亡。 有些准媽媽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有意少喝水, 甚至口渴才飲水。 這可就走進了一個誤區。 口渴才喝水, 猶如田地龜裂後再澆水一樣, 口渴是大腦中樞發出要求補水的救援信號, 是缺水的結果而不是開始。 口渴說明體內水分已經失衡, 腦細胞脫水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 這對於孕婦及胎兒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TIPS:准媽媽應每隔2小時飲水一次, 每日8次, 每次200毫升, 共1600毫升左右。
誤區之二:
憋尿
有了尿意應及時排尿, 切不可憋尿, 因為有的人會因為憋尿時間太長, 而影響膀胱的功能, 以至於最後不能自行排尿, 造成尿瀦留, 需要到醫院行導尿術。
TIPS:推薦一些應對尿頻的小方法。 (1)隨時排淨小便:出門前、參加會議或活動前及自由活動期間應及時排淨小便, 學會“忙裡偷閒”。 (2)使用護墊:以防“突發事件”。 (3)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可做會陰肌肉收縮運動, 如此不僅可收縮骨盆肌肉, 以控制排尿, 亦可減少生產時產道的撕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