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痛

胃痛是一種嚴重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一種健康, 那麼這種疾病是怎麼得的了, 對於一些沒有胃痛這種病症的人, 我們要如何預防呢?得了這種疾病我們要如何治療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這期知識吧。

胃痛, 中醫病證名。 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 胃是主要病變臟腑, 常與肝脾等髒有密切關係。 胃氣郁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 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 根據不同證候, 採取相應治法。

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濕熱諸邪, 內客於胃, 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 不通則痛。

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 過饑過飽, 損傷脾胃, 胃氣壅滯, 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 傷肝損脾, 肝失疏泄, 橫逆犯胃, 脾失健運, 胃氣阻滯, 均致胃失和降, 而發胃痛。

4、素體脾虛

脾胃為倉稟之官, 主受納運化水穀, 若素體脾胃虛弱, 運化失職, 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 中焦虛寒, 失其溫陽而發胃痛。

病機

胃痛的病位在胃, 與肝脾關係密切。 基本病機為胃氣阻滯, 胃失和降, 不通則痛。 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鬱、濕阻、血瘀。 病理性質:早期多為實證;後期常為脾胃虛弱, 但往往虛實夾雜。

診斷依據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 其疼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性質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 噁心嘔吐, 嘈雜泛酸, 噯氣吐腐等上胃腸道症狀。

3、以中青年居多, 多有反復發作病史, 發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 如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饑餓、飲食生冷幹硬、辛辣煙酒或服用有損脾胃的藥物等。

病證鑒別

1、胃痛與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系病變所引起的心痛證, 多見於老年人, 為當胸而痛, 其多刺痛, 動輒加重, 痛引肩背, 常伴心悸氣短、汗出肢冷, 病情危急, 其病變部位、疼痛程度與特徵、伴隨症狀及其預後等方面, 與胃痛有明顯區別。

2、胃痛與脅痛

脅痛是以脅部疼痛為症狀, 可伴發熱惡寒, 或目黃膚黃, 或胸悶太息, 極少伴嘈雜泛酸, 噯氣吐腐。 肝氣犯胃的胃痛有時亦可攻痛連脅, 但仍以胃脘部疼痛為症狀。 兩者具有明顯的區別。

3、胃痛與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

恥骨毛際以上整個位置疼痛為症狀。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症狀。 兩者僅就疼痛部位來說, 是有區別的。 但胃處腹中, 與腸相連, 因而在個別特殊病證中, 胃痛可以影響及腹, 而腹痛亦可牽連於胃, 這就要從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來加以辨別。

辨證論治

應辨虛實寒熱、在氣在血。 實者多痛劇, 固定不移, 拒按, 脈盛;虛者多痛勢徐緩, 痛處不定, 喜按, 脈虛。 遇寒則痛甚, 得溫則痛減, 為寒證;胃脘灼痛, 痛勢急迫, 遇熱則痛甚, 得寒則痛減, 為熱證。 一般初病在氣, 久病在血。

證治分類

(一)寒邪客胃

症狀:胃痛暴作, 惡寒喜暖, 得溫痛減, 遇寒加重, 口淡不渴, 或喜熱飲, 舌淡苔薄白, 脈弦緊。

治法:溫胃散寒, 行氣止痛。

方藥: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

常用藥:高良薑、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木香。

(二)飲食傷胃

症狀:胃脘疼痛, 脹滿拒按, 噯腐吞酸, 或嘔吐不消化食物, 其味腐臭, 吐後痛減, 不思飲食, 大便不爽, 得矢氣及便後稍舒, 舌苔厚膩, 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 和胃止痛。

方藥:保和丸加減。

常用藥:神曲、山楂、萊菔子、茯苓、半夏、陳皮、連翹。

(三)肝氣犯胃

症狀:胃脘脹痛, 痛連兩脅, 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 噯氣、矢氣則痛舒, 胸悶噯氣, 喜長歎息, 大便不暢, 舌苔薄白, 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 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針灸療法

1、針刺:內關, 中脘, 足三裡。 適用於各種胃痛。 實證用瀉法, 虛痛用補法。

2、艾灸:中脘, 足三裡, 神厥。 適用於虛寒性胃痛。

預防調護

本病在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 患者要注意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勻;胃痛持續不已者, 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少食多餐, 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 儘量避免食用濃茶、咖啡、煙酒和辛辣等, 進食宜細嚼慢嚥, 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 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 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 也是預防本病復發的關鍵。

結語:胃痛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 在生活我們要注意保暖, 同時要節制飲食, 保持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才能預防胃痛的發生, 得了胃痛可以用上面的食療方來治療, 同時還可以使用針灸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