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癌症患者康復的物質基礎, 重視癌症患者的飲食, 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 就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提高病人對治療的耐受力, 保證治療計畫順利完成, 促進康復。
由於許多人缺乏科學的營養學知識, 在癌症營養上常出現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 如擔心吃多了或營養豐富後會為腫瘤的生長提供更多的養分, 甚至有人還讓病人饑餓, 想把腫瘤細胞“餓死”, 這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相反, 許多事實都說明營養不良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 如病人手術後恢復慢, 對放療和化療的耐受性差,
腫瘤及其各種治療均可導致營養不良, 因此應儘早給予充足的營養, 要安排好腫瘤病人的飲食, 應首先對其進行營養狀態評價, 其次應針對病人所處的疾病階段及治療措施的不同來確定營養素的質與量、飲食形式及供應途徑。
評價病人營養狀態的簡單方法是以體重為指標來判定。 一般健康人平時攝入的蛋白質和熱量是充足的, 因而體重可保持基本穩定。 但是, 腫瘤病人因腫瘤的消耗及食欲差, 造成需要量與熱量攝入是否足夠的客觀指標。 體重標準可按年齡、性別、身高確定。 更常用的便利方法是自己在患病前後, 治療前後作自身對照。
腫瘤病人消耗大, 因此要比正常人的需要量多增加20%的蛋白質及熱量。 如果已產生營養不良, 則可以補充更多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攝入最好是植物蛋白和部分動物性蛋白。 此外, 還需注意選擇低脂肪、低鹽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這對腫瘤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有利。
安排腫瘤病人的飲食, 除了考慮上述營養因素之外, 還應注意充分利用食物中的抗癌因素。 某些食物可以誘癌, 而另一些則可抗癌, 腫瘤病人應儘量避免吃誘癌性食物而多吃抗癌性食物。 據研究, 常見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捲心菜和菜花等)、蘿蔔、大蒜、酸梅、黃豆、牛肉等。
腫瘤病人的飲食不僅要關注其內容,
腫瘤病人的飲食形式有普通飯、軟飯、半流食與流食, 應根據病人具體病情及消化、吸收能力分別供給。 如某些頸部手術後的病人在進食時容易發生嗆咳, 致使病人不敢進食, 此時應給軟飯或軟幹的半流食。 頸部放射治療病人唾液減少, 咽喉乾燥疼痛, 吞咽困難, 飲食應多帶水分, 並較清涼。
家庭護理中常見的補充營養的方法有口服、鼻飼、造瘺管飼。 只有在病人毫無食欲或不能從口進食時才用鼻飼或造瘺管飼。
①經口膳食:這是最好的攝入途徑, 凡病人能從口進食的應鼓勵。
②鼻飼膳食:經鼻腔插入一根膠或朔料導管, 以便灌喂營養品。 鼻飼管不要插入太多, 以插到食管下端賁口部為宜, 以免在胃內導管盤繞。 鼻飼膳食適用於昏迷、極度厭食及某些口腔手術的病人, 一般採用高熱量流食或混合物奶, 應注意掌握進食速度, 一次不要灌得太多, 每次以300-500毫升為宜, 每天可給4-6次。 食溫應保持在37-38℃, 太冷、太快易引起反應。
③經胃或腸道造瘺口管飼:通過胃腸道人工造瘺口, 用橡皮管或朔料管灌食, 食物可比管飼者稠些。
由於腫瘤病人接受的治療不同, 在飲食上還要根據具體治療方法給予恰當的飲食。 如接受放療及化療的病人常會引起味覺異常、厭食,
還有一種補充營養的方法, 即全胃腸外營養, 也就是靜脈高營養, 是應用充足的熱量與氨基酸從靜脈輸入。 一般適用于超過兩周不能攝入合適的營養, 尤其是由於疾病或損傷引起高度消耗的病人, 臨床上最常用的適用症如下:①腸瘺;②小腸廣泛切除以後;③慢性長期小腸梗阻;④腫瘤病人化學治療階段;⑤營養不良, 低蛋白血症。 由於靜脈高營養液的濃度很大, 因此需要經流速較快的靜脈輸入。一般是用鎖骨下靜脈,因為這個靜脈位置比較固定。應用靜脈高營養時,要注意營養液的配製、插管技術、輸液速度等問題。
因此需要經流速較快的靜脈輸入。一般是用鎖骨下靜脈,因為這個靜脈位置比較固定。應用靜脈高營養時,要注意營養液的配製、插管技術、輸液速度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