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綠風內障

綠風內障是一種中醫中的一種名詞, 這種疾病在現在叫作青光眼, 這種眼部的發生有時快有時慢, 但是要儘早的治療, 這樣才能治療好, 如果延誤治療的時機, 會發生致盲, 所以要及時的治療。

綠風內障, 中醫病名。 是以眼珠變硬, 瞳神散大, 瞳色淡綠, 視力嚴重減退為主要特徵, 並伴有頭痛眼脹, 噁心嘔吐的眼病。 相當於西醫學之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

作期。 在唐代, 《外台秘要》所載“綠翳青盲”類似本病, 並認為是由“內肝管缺, 眼孔不通”所致。 本病患者多在40歲以上, 女性尤多。 可—眼先患, 亦可雙眼同病。 發作有急有緩。

不過無論病勢緩急, 其危害相同, 故應儘早診治。 若遷延失治, 盲無所見, 則屬不治之症。

名詞解釋

綠風內障是以瞳神散大成綠色, 視力驟降, 頭眼劇痛為主要表現的眼科病症。 多見於40歲以上的婦女, 常于郁怒或勞倦後發作, 一般起病急, 發展快, 視力驟降或全失。 相當於西醫的閉角型青光眼。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綠風內障相當於西醫學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病因

綠風內障多因鬱怒傷肝, 肝鬱化火生風, 風火上擾於目;或飲食不節, 脾胃受損, 化濕生痰, 痰濕上阻;或肝腎陰虛, 精血耗損, 目失涵養等引起。

病機

1、肝膽火邪亢盛, 熱極生風, 風火攻目。

2、情志過傷, 肝失疏泄, 氣機鬱滯, 化火上逆。

3、脾濕生痰, 痰鬱化熱生風, 肝風痰火, 流竄經絡,

上擾清竅。

4、勞神過度, 真陰暗耗, 水不制火, 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 肝陽失制, 亢而生風, 風陽上擾目竅。

5、肝胃虛寒, 飲邪上逆。

以上陰陽偏盛, 氣機失常諸種原因, 均可導致氣血失和, 經脈不利, 目中玄府閉塞, 氣滯血郁, 神水瘀積, 釀成本病。

治療原則

本病發病急, 對視力危害極大, 甚至可致失明, 以挽救視力為先, 臨證時宜中西醫結合治療。

證治分類

內治

(一)肝膽火熾, 風火攻目

症狀

發病急劇, 頭痛如劈, 眼珠脹痛欲脫, 連及目眶, 視力急降, 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浮腫, 黑睛呈霧狀混濁, 瞳神散大, 瞳內呈淡綠色, 眼珠變硬, 甚至脹硬如石。 全身症有噁心嘔吐, 或惡寒發熱, 溲赤便結, 舌紅苔黃, 脈弦數。

治法

清熱瀉火, 涼肝熄風。

方藥

綠風羚羊飲加減。

常用藥

羚羊角(可用山羊角)、黃芩、玄參、知母、大黃、車前子、茯苓、防風、桔梗、細辛、丹參、丹皮、赤芍、地龍。

(二)痰火動風, 上阻清竅

症狀

起病急驟, 頭眼劇痛諸症與肝膽火熾者同。 常伴身熱面赤, 動輒眩暈, 噁心嘔吐, 溲赤便結,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數等症。

治法

降火逐痰, 平肝熄風。

方藥

將軍定痛丸加減。

常用藥

大黃、黃芩、礞石、陳皮、半夏、桔梗、白僵蠶、天麻、白芷、薄荷。

結語:綠風內障是一種眼部的疾病, 這種疾病的發生原因可能是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還有鬱怒傷肝, 肝鬱化火生風所導致的, 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病症來治療這種疾病, 可以將軍定痛丸等藥物來治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