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式太極拳教學視頻 吳式太極拳中的勢

吳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非常重要, 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更好的練習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的勢就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隨著吳式太極拳教學視頻來學習一下吧!

吳式太極拳中的勢

正確認識和理解勢的內涵, 是練習吳式太極拳的必經之路, 只有熟練掌握勢法與勁法之運用, 才能將吳式太極拳練好。

何為“勢”

在普及性教學中, 不乏將太極十三勢說成是十三種方法。 這是不錯的。

但是具體解釋是什麼方法時, 則往往將“棚捋擠按:采捌肘靠”稱為八種手法或勁法, 而將“進退顧盼定”說成是“五種步法”,

這就值得考慮了。

因為十三勢不僅都講“手足”, 也都講“官骸”, 即每——勢都包含“手眼身法步”。

拳譜上說, “夫發手擊敵, 全賴身法之助”。 又說“有不得機得勢處, 身便散亂, 必至偏倚, 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可見身法是十三勢的重要內容, 不能光將其理解成為手法與步法。

事實上太極拳靠勢法贏人, 而每一勢都離不開特有的身法, 所以前輩們既有“用勢法打人”, 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說。

身法到位, 是贏人的關鍵。 在老拳譜中, 將前八勢歸為八卦, 將後五勢納進五行, 這是採用古代傳統哲學理論的陰陽五行學說來闡述十三勢。

八卦主要講事物的陰陽變化, 五行主要講萬物相生相剋, 都是講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等基本特徵和基本原理,

揭示萬物之間互根互生、消化生長的基本規律。

可見, 講十三勢是十三種方法比較客觀、合理, 一定講成八種手法、五種步法是值得考慮的。 《武魂》1994年11期有《太極拳的顧法》一文可資參考。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 勢者, 盛力權也。 自古以來, 兵家拳家無不重勢。 兵書上說:“任勢者, 其戰, 人也, 如轉木石。 木石之性, 安則靜, 危則動, 方則止, 圓則行。

善戰人之勢, 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 勢也。 ”“激水之疾, 至於漂石者;勢也。 ”足見勢之威力。 怎樣造勢和用勢, 是體現交戰雙方智慧的根本所在。

拳家同樣是這樣。 太極拳是智者的拳術, 以勢命拳本身可見其智者之一斑。

如何練好吳式太極拳

思想要高度集中, 不能有雜念。 但是人的思維是複雜的,

要使中樞神經系統高度集中, 處於單一的興奮狀態, 實在不易。

那麼, 怎樣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動作儘量做得正確。 換句話說, 就是動中求靜, 適樣比較容易見效。 久而久之, 即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 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境界。

那麼什麼是太極拳的“輕”呢?其實, 就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 要避免雙重, 然後做到虛實轉換, 動作連接自然。

輕也可作“柔”的解釋,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適就是說明輕的靈活性, 輕也不是鬆懈, 鬆懈和暴發力均為太極拳大忌。 輕是有力不用, 所以說“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為太極勁。

太極拳的動作, 手、眼、身法、步法, 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 呈現將展未展之勢,

虛實宜分清楚, 才能構成“太極勁”, 懂得這個勁, 則是練太極拳高級階段, 只有在長期鍛煉中, 默識揣摩, 才能從心所欲。

練太極拳要慢, 但不是停頓。 慢是相對快而言, 慢的原則是要求“貫串”, 不能有斷績。 太極經中說:“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隨”。

所以,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 一定要所有的動作都必須要連綿不絕, 懂得進退得當, 這樣才能有得放矢, 做到虛實轉換。

一般來說, 一套拳大約應控制在25-50分鐘之間為適宜。 鍛煉有素的人, 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時間, 基本相同, 這就是功夫深的具體表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