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針對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這是傳統治療措施中的一種, 一般來說, 傳統治療措施的目的是在於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 以及器官的身體機能, 增強抗病能力, 以及恢復受損的支氣管。 下面就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方式進行介紹:
⑴抗菌治療:一般病例可按常見致病菌為用藥依據, 可選用SMZ、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頭胞克洛、亦可選用羅紅黴素。 魚腥草等, 抗菌治療一般為7--10天, 反復感染的病例可適當延長, 經治療三天后, 病情未見好轉者, 應根據痰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 選擇抗生素。
⑵祛痰鎮咳治療:可給予氯化胺棕色合劑, 必嗽平、沐舒痰、鮮竹瀝等, 若痰液粘稠時可用超聲霧化吸入, 以稀釋氣道內的分泌物。 須要注意的是, 慢性支氣管炎除刺激性乾咳外, 不宜單純採用鎮咳藥, 因痰液不能排出, 反而使病情加重。
⑶解痙平喘治療:常選用的解痙平喘藥物如氨茶鹼、 博利康尼等, 如有可逆性阻塞者應常規應用支氣管舒張劑, 如溴化異丙托品、博利康尼都保等氣霧劑吸入治療。 陣發性咳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氣管痙攣, 採用支氣管舒張劑後可改善症狀, 有利於痰的清除。
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 ,根據臨床表現 ,可分型治療:
一、寒型 :由於外感風寒 ,體屬脾、腎陽虛 ,以致有內外皆寒的表現 ,如畏寒、清涕、咳嗆、痰多如水沫 ,舌苔白或膩 ,脈浮 ,可用小青龍湯 此型在本病急性發作時多見。
二、熱型 :外感風寒 ,鬱熱化火 ,以致咳嗆無痰或痰黃稠、苔黃膩 ,脈滑數 ,可清肺瀉熱 ,用知母、黃芩、桑白皮、茯苓、麥冬 9克、桔梗、生甘草 6克。
三、外寒裡熱型 :外感風寒 ,鬱遏內熱 ,以致咽癢、咳不爽 ,外惡風寒 ,伴有內熱 ,如口幹、唇紅、舌紅苔薄黃 ,脈沉數 ,可用麻杏石甘東加味 ;麻黃 6克 ,杏仁、前胡 9克 ,生石膏 15克 ,生甘草、百部 6克。
四、緩解期的治療 :應採用扶正固本方藥如六君子湯、王屏風散、或補中益氣湯 ,或桂附八味丸 ,加味紫河車、補骨脂等。
慢性支氣管炎的驗方
一、向日葵花 一至二雜 ,加冰糖燉服 ,或用隔年向日葵莖約 150克 ,水煎服適用於老年咳嗽。
二、梨子一個 ,貝母 6克 白糖一兩 ,梨去皮、核 ,將貝母納入 ,放碗內蒸熟食用。
三、桑葉二兩 ,水煎服治肺熱咳嗽。
四、魚腥草一兩 ,雞蛋或鴨蛋一個 ,先煎魚腥草去渣加去殼蛋 ,用微火煮沸 ,分次服用。
由於慢性支氣管炎的反復復發的特點非常明顯, 所以在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上, 不僅僅要求徹底治癒, 同時也要求注意避免病情的反復復發, 而在治療的過程中, 保健措施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運動, 以及飲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