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肌肉是一款動力裝置

椎枕肌群:位於枕骨與寰樞椎之間, 有四對短小而發育良好的肌肉, 即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頭上斜肌和頭下斜肌, 可以使頭旋轉和後仰。 頭前直肌為枕寰關節前的對抗肌。 頭側直肌位於寰椎橫突與枕骨之間, 其作用是使頭側傾。 頭後大直肌與頭後斜肌圍成枕下三角, 枕下神經、枕大神經、椎動脈枕部從內走行。 椎枕肌群痙攣, 可刺激或壓迫上述結構而引起頭痛和椎動脈供血不足等症狀, 下位頸椎病變時也可使該肌群緊張或痙攣。 因此, 患者如有枕痛或偏頭痛時, 應同時考慮上位頸椎及下位頸椎病變。

斜角肌群:包括前、中、後斜角肌。 前斜角肌起於頸3~6椎體橫突前結節, 向外下方止於第1肋骨上, 由第5~7頸神經前支支配。 中斜角肌位於前斜角肌後方, 起於頸2~6椎體橫突後結節, 向下方止於第1肋骨上, 由第2~8頸神經前支支配。 後斜角肌位於中斜角肌後方, 起於頸5~7椎體橫突後結節, 向外下方止於第2肋骨外側面, 由第5~6頸神經前支支配。 固定頸椎, 斜角肌收縮時, 上提肋骨, 助吸氣。 固定肋骨, 兩側肌肉同時收縮, 可使頸椎前屈, 單側收縮, 頸屈向同側, 並微轉向對側。 臂叢神經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穿出, 該肌痙攣, 臂叢神經受壓則產生前斜角肌綜合征。

斜方肌和肩胛提肌:斜方肌位於項部和背部, 呈三角形。 肩胛提肌位於斜方肌深面,

兩肌同時收縮可使肩胛骨上提而幫助上肢上舉, 是對抗重力的肌群。 上肢持重物時, 力量可經此肌群傳到頸椎, 使頸椎受牽拉。

菱形肌:位於斜方肌深部, 脊柱與肩胛骨之間, 該肌受第4~6肩胛脊神經支配。 患頸椎病時, 此神經受壓, 可引起菱形肌痙攣, 產生肩背部壓迫感, 觸診可捫及條索或結節狀物。

在上述頸部肌群的作用下, 頸椎成為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節段。 通常頸部屈伸運動範圍較大, 平均幅度為100°~110°, 前屈運動的幅度在脊柱中最大, 完全前屈時, 下頜頦部可抵觸胸壁。 其中尤以頸4~頸7的活動度最大, 這一區間恰好是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活動範圍, 成為頸椎退變最早的生物力學因素之一。 側彎運動主要依靠雙側關節囊和附近的韌帶與肌肉相互制約及協同完成,

頸椎側彎的平均幅度約為60°, 旋轉運動是圍繞樞椎齒狀突構成的垂直軸進行旋轉, 頸椎的各個椎節均參加, 其中活動量的一半由頸1~2關節完成, 左右旋轉範圍各45°左右。 頸椎的靜力裝置包括椎體和連接椎體間的韌帶、關節囊及椎間盤等組織。 除椎間盤外, 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和鉤椎關節。 椎弓間的連接包括關節突關節、黃韌帶、棘間韌帶、項韌帶、棘上韌帶和橫突間韌帶, 從而使頸椎成為既靈活又穩定的結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