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混合瘤(mixed twwor)又稱涎腺多形性腺瘤, 來源於唾液腺上皮。 腫瘤一般有包膜, 但不完整, 可侵入周圍組織。 手術摘除不徹底時, 易於復發。 少數混合瘤可惡變。 涎腺混合瘤可以發生任何年齡, 最小的可見新生兒, 但以40歲左右居多, 男女無明顯差異, 腫瘤發生的部位, 以腮腺最多。
可見於任何年齡, 30~40歲常見。 發病部位最常見為腮腺, 其次是頜下腺及硬軟齶交界處的粘液腺。 腫瘤生長緩慢, 呈球狀、分葉狀或不規則, 邊界清楚, 質地中等, 活動度好, 與周圍組織不粘連。 但位於齶部及腮腺深葉者活動度較差。 腮腺深葉的腫瘤可向咽側、軟齶突起。
涎腺混合瘤常具備以下特點:
1、好發40歲左右男女性。
2、病程較長, 腫物生長較慢, 且疼痛不明顯。
3、腫瘤凸出粘膜及皮膚表現, 呈球狀、分葉狀或不規則, 腫瘤長大後除表現畸形外, 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礙。
4、大涎腺的混合瘤可行涎腺造影X線檢查示, 為良性腫瘤的占位性病變。 涎腺有充盈缺損, 腫瘤周圍的導管受壓移位或變彎曲。
手術切除:
原則是將腫瘤及周圍的腺體一起摘除。 腮腺淺葉的腫瘤, 應先解剖面神經, 再將腫瘤及淺葉一併摘除;深葉的腫瘤, 應解剖面神經, 摘除腮腺淺葉, 最後將深部腫瘤摘除。 位於頜下腺者, 應將頜下腺、腫瘤及腫大的淋巴結一起摘除。 發生於大涎腺者, 應沿周圍正常組織0.5cm全部切除腫瘤,
1、混合瘤是涎腺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 因腫瘤生長慢, 且自覺症狀不明顯, 故極易被患者忽視而延誤治療。
2、涎腺混合瘤由於包膜不完整, 腫瘤呈多結節狀突出在包膜外, 故手術單純切除腫瘤極易復發, 應在包膜外切除, 並切除腺體。
3、要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