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怎麼辦?現代生活中胃病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 胃痛的原因有很多, 若不及時治療, 原發病會逐漸加重。 因此我們在治療胃痛的時候要瞭解病因, 辨證治療,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胃痛的治療方法, 一起來看看吧!
胃痛的中醫辨證論治
根據臨床表現, 本病可分為七類證候。
一、肝氣犯胃證
胃脘脹痛, 痛竄脅背, 噯氣痛輕, 怒氣痛重, 胸脘痞悶, 嘈雜吞酸, 排便不暢, 喜善歎息;舌邊紅, 苔白, 脈沉弦。 以胃脘脹痛、痛竄脅背、噯氣痛輕、怒氣痛重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舒肝和胃, 理氣止痛。
二、寒邪客胃證
胃涼暴痛,
三、飲食傷胃證
暴飲暴食, 胃飽脹痛, 厭食拒按, 噯腐酸臭, 噁心欲吐, 嘔吐不消化物, 吐後痛減, 大便不爽, 矢氣酸臭;舌苔厚膩, 脈弦滑。 以暴飲暴食、胃飽脹痛、厭食拒按、噯腐酸臭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消食導滯, 調理氣機。
四、濕熱阻胃證
胃脘熱痛, 胸脘痞滿, 心煩, 口苦, 口黏, 頭身重著, 食少, 嘈雜, 肛門灼熱, 大便不爽, 小便不利;舌苔黃膩, 脈滑數。 以胃脘熱痛、胸脘痞滿、心煩、口苦、糞黏、肛門灼熱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清化濕熱, 理氣和胃。
五、瘀血停胃證
胃痛如刀割, 痛久拒按, 痛處不移, 或嘔血黑便, 入夜痛甚, 痛傷胸背, 食後痛重;舌質暗紅或有瘀斑, 脈弦澀。 以胃痛如刀割、痛處不移、入夜痛甚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
六、脾胃虛寒證
胃涼隱痛, 空腹為甚, 喜熱喜按, 飲冷痛重, 食少便溏, 畏寒肢冷, 得食痛減, 遇冷痛重, 餐後飽脹, 口淡流涎;舌淡齒痕, 苔薄白, 脈沉細遲。 以胃涼隱痛、喜熱喜按、飲冷痛重、食少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益氣健脾, 溫中止痛。
七、胃陰虧虛證
胃痛隱作, 灼熱不適, 口乾舌燥, 大便乾燥, 手足心熱, 食少幹嘔, 空腹症重, 似饑不食, 渴不欲飲;舌紅少津有裂紋, 無苔, 脈細數。 以胃痛隱作、口乾舌燥、大便乾燥、手足心熱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養陰生津,
中醫分析胃痛的常見原因
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弱等。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 若寒邪客於胃中, 寒凝不散, 阻滯氣機, 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或因飲食不節, 饑飽無度, 或過食肥甘, 食滯不化, 氣機受阻, 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 如因惱怒抑鬱, 氣鬱傷肝, 肝失條達, 橫逆犯胃, 亦可發生胃痛;若勞倦內傷, 久病脾胃虛弱, 或稟賦不足, 中陽虧虛, 胃失溫養, 內寒滋生, 中焦虛寒而痛;亦有氣鬱日久, 瘀血內結, 氣滯血瘀, 阻礙中焦氣機, 而致胃痛發作。
胃痛發生的原因有兩類
一是由於憂思惱怒, 肝氣失調, 橫逆犯胃所引起, 故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
二是由脾不健運,
導致胃痛的原因
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 但大多數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內的液體逆流入食道。 這些消化液中含有氫氯酸(鹽酸), 這是工業上用來清潔金屬的腐蝕性物質。 儘管胃有保護膜, 以免受胃酸侵蝕, 然而。 食道卻缺乏此保護層。
引起胃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 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 有些人並未暴飲暴食, 但也患胃痛。 其實, 胃痙攣就和食物沒有一點關係, 它絕大多數起因於精神原因, 生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絞痛。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
當胃部出現潰瘍, 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 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藥殺滅細菌, 如果飲食惡習不改, 潰瘍癒合之後, 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另外, 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 臟腑之間互為影響。 肝若過熱, 會影響胃液的分泌, 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 以五行學說解釋, 肝屬木, 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
結語:上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胃痛的中醫辨證論治,胃痛可以分為七類證候,因此我們需要對症治療,胃痛的發生給我們的生活、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我們要注重日常的調理,這樣才能有效的改善胃痛的情況!
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結語:上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胃痛的中醫辨證論治,胃痛可以分為七類證候,因此我們需要對症治療,胃痛的發生給我們的生活、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我們要注重日常的調理,這樣才能有效的改善胃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