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診脈的部位與方法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 望聞問切是典型的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 經驗豐富的醫生可以通過這四種方法對患者進行準備的診治, 可謂是非常的神奇。 不過雖然看起來很神奇, 這診脈還是一種相當高深的學問, 只有通過長時間的臨床診斷, 才能夠積累到足夠的經驗, 並且取得有效的診斷效果。

(一)診脈部位

診脈部位歷來有多種。 《素問·三部九候論》記有三部九候診法;《靈樞·終始》提出人迎寸口診法;《素問·五臟別論》提出“獨取寸口”診法;漢·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寸口趺陽或太谿脈的診法。

現在切脈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見《內經》,

《難經》對此有較詳細的論述, 到晉代·王叔和編著的《脈經》, 對脈診的理論作了較完整的整理。 迄今脈診仍是中醫臨床診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現在切脈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脈法。

(二)診脈方法

醫生診脈的指法十分重要, 正確運用指法可以獲取比較豐富的脈象資訊。 診脈指法要領概括為三指平齊、中指定關, 食指定寸, 無名指定尺, 以指目按脈脊, 指法有舉、按、尋、總按、單診等。

三指平齊是指診脈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齊, 手指略呈弓形, 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左右為宜, 這樣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緊貼於脈搏搏動處。 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處, 與指甲二角連線之間的部位, 形如人目, 是手指觸覺較靈敏的部位。

指目便於推移, 以尋找脈動應指最佳的部位, 並可調節適當的指力。 指尖的感覺雖靈敏, 但因有指甲, 不宜垂直加壓。 指腹的肌肉較豐厚, 用指腹切脈有時會受醫者自身手指動脈搏動的干擾, 容易產生錯覺。 所以診脈時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適的。

常用指法介紹於下

1.舉法

是指醫生用較輕的指力, 按在寸口脈搏動的部位, 以體察脈搏部位的方法。 亦稱“輕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醫生用較重的指力, 甚至按到筋骨體察脈象的方法。 此法又稱“重取”或“沉取”。 醫生手指用力適中, 按至肌肉以體察脈象的方法稱為“中取”。

3.尋法

尋是指切脈時指力從輕到重, 或從重到輕, 左右推尋, 調節最適當指力的方法。 在寸口三部細細尋找脈動最明顯的部位,

統稱尋法, 以捕獲最豐富的脈象資訊。

4.總按

即用三指同時用力診脈的方法。 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兩手脈象的形態、脈位的浮沉等。 總按時一般指力均勻, 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況。

5.單診

用一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 主要用於分別瞭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形態特徵, 此外, 兒童切脈時往往一指定三關。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中醫診脈的部位和方法的簡單介紹。 通過本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診脈並不是像電視劇上演的那樣簡單, 這種方法對於診治者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希望各位朋友能夠認真的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