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碰會使皮膚出現淤青, 如果沒有明顯的外力就皮下淤青, 作家長可要提高警覺, 有可能是罹患了所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
發生本病的直接原因為體內“血小板”數目過少, 血小板忽然不夠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於小孩於病毒感染過後, 人體誤將血小板看成是該病毒, 導致抗體將血小板給“抱住”, 然後這兩個“複合體”到脾臟後就被清除掉, 造成血小板數目迅速減少;其它原因還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脾臟功能亢進、血栓性血小板減少以及遺傳疾病所引起。
這種症狀如果不治療, 一般大約7成的小孩會在3個月內自行恢復正常,
第一型:除了皮下淤青之外, 另外有容易流鼻血、便血的情形, 以及大便較乾燥、容易口幹、口渴的症狀, 這種症狀是屬於中醫的“血熱”症, 可以用生地、丹皮、白芍、白茅根、紫草等具有“涼血退熱”作用的中藥來治療。
第二型:皮下淤青的症狀已經好一陣子, 除了有鼻血、牙齦容易出血的症狀之外, 還有常常容易夜間出汗、手足心比較熱的症狀, 這種“陰虛血熱”的症狀, 可以用生地、龜板、丹皮、知母、旱蓮草等中藥來治療。
第三型:皮下淤青、鼻血、牙齦流血的症狀並不明顯, 但是有明顯的頭暈、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心悸的症狀, 可以用黃芪、黨參、川七、茯苓、白芍等中藥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