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皮肌炎疾病瞭解的不是很多, 當我們自身出現這些疾病時, 不能及時的發現一些症狀, 並在最佳治療時間內進行治療, 經常耽誤病情, 同時與這種疾病相混淆的疾病非常多, 接下來就讓專家詳細介紹一下, 與皮肌炎疾病相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系統性紅斑狼瘡 皮損以顴頰部水腫性蝶形紅斑, 指(趾)節伸面暗紅斑和甲周為中心的浮腫性紫紅斑、指(趾)間關節和掌(?)指(趾)關節伸面紫紅斑以及甲根皺襞的僵直毛細血管擴張紅斑有所區別;SLE多系統病變中以腎主要累及而皮肌炎以肢體近端肌肉累及為主、聲音嘶啞和吞噬困難亦較常見,
(二)系統性硬皮病 皮肌炎的後期病變如皮膚硬化, 皮下脂肪組織中鈣質沉著, 組織學上也可見結締組織腫脹, 硬化、皮膚附近萎縮等, 但在系統性硬皮病病初期, 有雷諾氏現象, 顏面和四肢末端腫脹、硬化以後萎縮為其特徵、肌肉病變方面皮肌炎初期病變即已顯著, 為實質性肌炎, 而在系統性硬皮病中肌肉病變通常在晚期出現, 且為間質性肌炎可作鑒別。
(三)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 通常發生在40歲以上, 上肢近端發生彌漫性疼痛較下肢為多,
(四)嗜酸性肌炎(eosinophilic myositis) 其特徵為亞急性發作肌痛和近端肌群無力, 血清肌漿酶可增高, 肌電圖示肌病變化, 肌肉活檢示肌炎伴同嗜酸性細胞炎性浸潤, 有時呈局灶性變化, 為嗜酸性細胞增多綜合征病譜中的一個亞型。
那麼, 皮肌炎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肌肉損害:約70%患者首先出現無力、肌痛。 多發生在肩胛帶肌、四肢近端肌群、頸部和咽部肌群, 表現出肌肉腫脹、壓痛、運動痛。 患者有下蹲、起立、上樓、跑步、舉物抬臂、抬頭、吞咽等困難, 握力下降。 另外, 肋間肌、膈肌受損可表現出呼吸困難, 眼肌受累引起複視,
皮膚損害:典型的皮損是以上眼瞼為中心的不腫性暗紫色紅斑。 在掌握關節伸面及手背處、遠端指間關節及指甲周圍皮膚均可表現出紅斑。 亦出現於上胸部V形區及頸部。 隨病程進展, 皮損萎縮、搔癢鱗屑。 少數患者可有皮下組織鈣化。
心臟病變:屍檢資料顯示近1/4患者有心肌炎。 動態心電圖觀察PM/DM患者, 多為ST—T改變。 可出現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枝傳導阻滯,
肺部病變:臨床統計, 大約5%~10%患者發生間質性肺纖維化, 出現肺功能障礙, 氣短、呼吸困難。 出現間質性肺病的患者,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急性間質性肺病可有發熱、乾咳、呼吸困難、紫紺, 並不一定出現肌無力現象, 但病情進展迅速, 出現呼吸衰竭, 常可在6個月內死亡。
溫馨提示, 通過文章中, 對於皮肌炎疾病於其他疾病相似的地方, 給了詳細的介紹, 因此朋友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深刻的瞭解, 當我們身體出現皮肌炎時, 要及時的進行診斷, 避免和以上疾病混淆, 導致誤診而影響病情的治療。 同時專家還提出對於出現這種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