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從中醫角度分析癲癇診斷方法

依據文獻記載、中醫臨床循證觀察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等研究手段, 系統總結了癲癇的證候特徵、結合臟腑辨證分析癲癇病位、病性、癲癇的症候轉化等, 為臨床的五行靶點止癇治療、改善體質的五行固本止癇治療等中醫特色療法提供依據。

一、癲癇的證候特徵

1、風火上炎, 痰熱內閉:卒然昏僕, 四肢抽搐有力, 或有吼叫, 氣高息粗, 狂躁不安, 便秘尿赤,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2、風動痰阻, 濁邪上犯:卒然昏僕, 目睛上視, 口吐白沫, 手足抽搐, 喉中痰鳴, 舌質淡紅, 苔白膩, 脈滑。

3、瘀血內停, 清竅受阻:發則卒然昏僕瘛抽搐,

顏面口唇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 脈弦或澀。

4、心脾兩虛, 虛風動越:久癇不愈, 卒然昏僕, 神昏, 面色蒼白, 口吐白沫, 四肢抽搐無力, 口噤目閉, 二便自遺, 舌質淡, 苔白, 脈沉弱。

5、腎元不足, 內風境煽:卒然昏僕, 四肢逆冷, 肢搐無力, 手足蠕動, 舌質紅絳, 少苔或無苔, 脈弦細。

二、分析癲癇病位

分析病位, 癲癇病位在腦, 癇發則元神被擾或元神失控而出現諸多臨床症狀, 隨病邪之深淺和邪擾之部位表現為不同證候, 但在臨床上要根據症狀表現, 結合臟腑辯證進行臨床分析。

卒然昏僕倒地、四肢抽搐、牙關緊閉, 或有尖叫聲, 醒後如常人, 多涉及於心。

如四肢抽搐不止、眼瞼上翻、兩目上視, 平素或醒後痰多、善欠伸等症狀, 涉及於肝。

如身體豐滿,

發時口吐白沫或喉中痰鳴, 醒後多痰, 多涉及於脾。

突然神志不清, 少頃即醒, 無四肢抽搐, 發作時可有兩目直視、似癡似呆、頻頻翻眼、時時低頭或有上肢瘛從, 或口角抽搐, 多涉及肝、脾。

若發作時小便失禁, 平素或醒後有腰酸腰痛, 脊項疼痛, 多涉及於腎。

三、確定癲癇病性

癇病的病性比較複雜, 但多為虛實兼雜之證。

虛多為氣虛、陰虛, 實多為風、痰、熱、瘀。

若癇發來勢驟急, 神昏卒倒、不省人事、口噤、牙關緊閉、頸項強直、四肢抽搐者, 屬風;

發作時口吐涎沫、氣粗痰鳴;若發作時呆木無知, 呼之不應, 平素或發作後有神疲胸悶、納呆身重者, 屬痰為患;

若卒倒啼叫、面赤身熱、口流血沫, 平素或發作後有大便秘結、口臭苔黃者, 病性屬熱;

如發作時面色潮紅、紫紅,

繼則青紫、口唇紫紺, 或有顱腦外傷、產傷等病史者, 病性屬瘀。

神志障礙突然發作, 棄衣而歌, 登高而走著, 多屬痰熱為患。 如果一側肢體抽搐, 繼則延及對側, 而無意識消失, 或有忽僕抽擎, 或咀嚼、吮吸等症狀者, 多屬風屬濕。

昏僕、抽搐短暫, 但頻發不愈, 見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者, 屬陰虛。

發作時昏僕抽搐輕淺, 口吐清涎量多, 伴納少神疲、痰多便溏者為氣虛痰壅。

如果短時間內連續癇作, 抽搐嚴重, 長時間昏不知人者為氣壅痰阻, 是為癇證的持續狀態, 病為危重。

四、癲癇證候轉化

癇病的病機轉化取決於正氣的盛衰及邪中之深淺。

發病初期, 正尚足, 邪中較淺, 易於康復。

癇證痰濁不化, 火熱不清, 日久則損傷正氣, 多轉化為虛實夾雜證。

癲癇總的病勢是由實轉虛, 虛實互見。 初起痰瘀阻滯, 繼則傷及心、脾, 最終導致肝腎陰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