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患者手術後需要一段時期臥床調養傷口, 患者由於害怕疼痛也不敢輕易活動身體, 身體長期與床面接觸, 密不通風, 很容易發生褥瘡, 不僅加重病情, 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 總結其發病原因有以下幾點:
1.營養狀況差
癌症患者多營養不良, 肌肉萎縮, 受壓處缺乏保護。 營養攝入不足可導致患者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負氮平衡、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 臥床受壓的骨隆突處皮膚要承受外界壓力和骨隆突處對皮膚的擠壓力, 受壓處缺乏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 引起血液迴圈障礙出現壓瘡。
2.皮膚抵抗力降低
患者由於體虛出汗、大小便失禁等, 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等物理性刺激, 再加上出現石膏繃帶和夾板使用不當、床單皺褶不等, 使皮膚抵抗力降低, 極易誘發褥瘡的出現。
3.急性損傷
護理實踐中發現, 急性損傷患者易發生褥瘡, 且與患者的應激應對狀態有關。 當處於情緒緊張狀態時,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生成增加, 膠原蛋白的合成被抑制而使組織更易於分解而致潰瘍的發生。
4.感染
當皮膚組織破潰後, 繼發細菌感染在褥瘡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可加重患者病情, 常見致病菌:綠膿桿菌占感染菌24%, 金黃色葡萄球菌占20%, 奇異變形桿菌占18%, 大腸埃希氏桿菌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