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不是病, 疼起來真要命, 現在很多人都很害怕去看牙醫, 覺得張開口被醫生拿著儀器一頓亂探挺可怕的, 而起治療起來也是挺痛苦的, 有的人還覺得牙痛是上火了, 就吃點清熱去火的藥草草了事, 其實不然, 一定要知道原因和正確的治療方法。
牙痛的原因
1、牙周膿腫。 牙周組織炎症進一步發展可引起化膿性炎症。 膿腫形成時疼痛劇烈, 膿腫形成後局部出現波動感。 在牙周膿腫形成後, 疼痛可明顯減輕或緩解。
2、牙體過敏症。 常因牙齦萎縮、牙頸部的牙本質暴露及牙體缺損所致。 此時, 冷、熱、甜、酸等刺激均可出現疼痛,
3、食物嵌塞痛。 牙與牙的間隙內可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 稱為食物嵌塞痛。
4、幹槽症。 多在拔牙後2~4天發生, 可引起自發性持續性劇烈疼痛。 檢查時可發現拔牙傷口內血塊有臭味。
5、急性牙髓炎。 多見於齲齒較深的患者, 病菌從齲洞進入牙髓腔, 引起牙神經充血、炎症。 牙痛往往為自發性, 夜間疼痛加重, 冷熱刺激後疼痛更劇。
疼痛亦可放射到面部、顳部及耳部。 在患有化膿性牙髓炎時, 患者遇到熱刺激疼痛加劇, 而冷刺激疼痛反而減輕或消失。
6、急性根尖周圍炎。 由急性牙髓炎的發展或創傷等因素引起。 病牙呈持續性疼痛, 有浮起感, 不敢咀嚼, 患者能正確指出病牙, 如叩擊病牙則引起疼痛,
7、急性牙周炎。 牙痛的性質與急性根尖周圍炎類似。 病牙不僅出現咀嚼痛和浮出感, 而且已形成牙周袋以及牙鬆動。 牙齦組織可出現反復腫痛及出血。
另外還有如牙齦、頜骨腫瘤以及三叉神經痛等, 也可引起同側牙齒相應區域的疼痛。
治療牙痛的穴位
少海穴:屈肘, 位於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踝連線的中點處。
陽溪穴:拇指向上翹起, 位於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牙痛穴:位於手掌面第3、4掌骨之間, 距離掌橫位約1橫指處。
行間穴:位於足背第l、2趾間, 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間處。
合穀穴: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 即虎口處。
下關穴:位於耳屏前一橫指處, 為兩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
頰車穴:位於兩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 用力咬牙時, 咬肌隆起處。
風池穴:位於頸後大筋兩旁外側凹陷處。
牙痛怎麼辦?穴位按摩治牙痛
患者取坐位或站位, 全身放鬆, 雙眼平視微閉, 呼吸調勻, 靜息1~2分鐘。
1、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 放在對側少海穴, 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 通絡止痛。
2、 按揉陽溪穴
用拇指指腹, 放在對側陽溪穴, 適當用力掐0.5~l分鐘。 功效:通腑瀉熱, 清熱止痛。
3、掐牙痛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 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 通絡解痙。
4、 揉按面頰部
用雙手掌掌心, 分別放在同側面頰部, 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 以面頰部發熱為佳。 功效:活絡散寒, 緩痙止痛。
5、推行間穴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行間穴,
6、指掐合穀穴
用拇指指尖, 按於對側合谷穴, 其餘四指置於掌心。 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l分鐘。 功效:疏風解表, 活絡鎮痛。
7、按揉下關穴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 放於同側面部下關穴, 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 解痙止痛。
8、按壓頰車穴
用雙手拇指指腹, 放於同側面部頰車穴, 適當用力, 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鐘。 功效:解痙止痛, 活血消腫。
9、按揉風池穴
用雙手拇指指尖, 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 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 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 提神醒腦。
在進行自我面部按摩時, 力度不要大, 可逐漸加重至有酸脹感竄至痛處為佳, 以按摩患側面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