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遺傳因素
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二)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 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 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 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 因此, 個體小環境對濕疹的影響更加密切。 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複雜的環境性變應原, 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黴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 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 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 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膠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 製造汽車, 舟船, 飛機的材料, 道路的瀝青路面, 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製造洗滌劑所有的酶製劑, 塑膠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 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 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之下時, 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 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 從而引起濕疹。
(三)感染因素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 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黴、分枝孢黴、點青黴、煙麯黴、鐮刀黴、產黃青黴、黑麯黴及黑根黴等。 其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