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愛好者都知道,
練習氣功出現偏差是常事兒,
尤其是那些剛入門的朋友;出現偏差原因紛繁複雜,
按其性質和產生條件,
可分為思想、軀體、心理、方法、練功和環境六類因素,
偏差可因單一因素而引起,
也可由諸因素的複合作用所造成,
以下是具體偏差原因分類,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偏差原因分類:
1.思想因素:缺乏正確指導思想,
是引起偏差的常見因素。
實踐表明,
在捕珍獵奇、急於求成、心妄枉戒、心術不正等錯誤思想支配下練功,
很少倖免偏差禍端。
凡抱有獵珍捕奇主導思想者,
功中常因懷操希冀之心,
刻求羽化奇景,
而致虛景幻象、行為錯亂等病象;凡有急於求成主導思想者,
功中必犯強取豪奪、操之過急等弊端而引起氣亂不知、心浮神躁等病象;凡犯心妄枉戒之過者,
功中常因思想不規,
貪念妙色而招致走陽敗道、神不守舍等病象;凡心術不正者,
功中常因不依正道,
專營邪術,
而招致損人害己之果。
2.軀體因素:素質不良、生理失調、疾病反應等軀體因素是釀成氣功偏差的病理生理基礎。
素質包括體質和性格兩方面。
依據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生理特性,
體質有強有弱,
性格常有變化。
體質嚴重虛弱兼有敏感善疑等不良性格者,
功中易出現虛弱反應、無端恐怖等病象。
生理功能狀態存在著個體差異,
這種差異在練功出偏過程中明顯地表現出來。
凡生理功能失調或呈高反應狀態者,
較易出現內氣走漏、氣機妄動等病象。
生理狀態與年齡、性別有關,
例如,
兒童期基於大腦發育尚未完善,
青春期基於心理波動,
更年期基於功能紊亂,
老年期基於功能衰退,
以及女性基於特殊生理特性等因素,
在功中分別易出現神經功能失調、精神分裂、更年期憂鬱症、癡呆性精神障礙及週期性精神症狀等。
染有疾病,
尤其是患有神經衰弱、癔病、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等神經官能症者,
功中易出現精神緊張、意識恍惚、注意渙散、情志障礙、思維奔逸、行為變態、虛幻景象、氣運不規、妄動不已、內氣走漏、虛弱反應等病象。
3.心理因素:不良心理是造成氣功偏差的重要因素。
生理決定心理,
心理反作用于生理。
氣功偏差就其發病原理而言,
應歸於心身疾病範疇。
實踐表明,
凡有頹廢心境、沮喪情緒、惆悵情感、憂傷思緒、窘迫意識等消極心理品質者,
功中易出現不同類型的氣功綜合症。
4.方法因素:練功方法不當是引起氣功偏差的關鍵因素。
方法因素分為“方法習練有誤”和“方法自身有弊”兩種情況。
造成前音的因素甚多,
可概括為不承師授,
盲修瞎練;不諳要領,
我行我素;不循規律,
強取豪奪;不悟真諦,
執偏入妄;不明要旨,
舍本求末;不調眾事,
強制入定;不信不誠,
敷衍行動;不得真傳,
誤入旁門等八點。
而“謬種流傳”則是造成後者的唯一因素。
以上兩方面因素都可導致練功出偏。
5.練功因素:靜練活動是一種:“道”、“魔”俱興的過程。
靜功即能助道,
又能起魔。
因此練功本身乃是氣功偏差的根本因素。
當練功借助特定方法達到特定景態時,
將出現善惡二根併發現象。
發相是功中發生某種感知或景象之謂。
例如,
入定發展到一定層次,
即發生八觸、慈心等相。
此等發相具有助道成業之功,
故稱為善根發相。
是不知八觸、慈心乃是中境界之一,
而誤視為欲魔發相時,
便可釀成偏差;此為練功因素致偏的一種形式。
當練功入靜進入高層次,
尚會出現諸業煩惱,
執染五蘊發相現象。
煩惱奪功力,
五蘊損定慧,
故稱其為惡根發相。
練功者須明“道長魔也名生”之理,
嚴遵古人有關“道高方知魔盛”的要訓,
要善察靜中魔事,
魔起即秉正念降伏之。
若魔來不覺,
必被所迷,
如是則敗道損功無疑;此為練功而致偏的另一種形式。
6.環境因素:惡劣環境是引起氣功偏差的誘發因素。
環境有無限層次,
這裡所說的環境主要指地球表面層次而言。
該層環境中足以誘發偏差的刺激因數很多,
諸如強大噪音、突發巨響、惡劣氣候、社會動亂、生活驟變等等。
溫馨提示:氣功偏差不能避免,
但氣功練習者一定要懂得如何避免,
如何糾偏,
否則輕則影響健康,
重則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