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余聞九針于夫子, 眾多博大矣, 餘猶不能寤, 敢問九針焉生, 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 天地之大數也, 始於一而終於九。 故曰:一以法天, 二以法地, 三以法人, 四以法時, 五以法音, 六以法律, 七以法星, 八以法風, 九以法野。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 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 一而九之, 故以立九野。 九而九之, 九九八十一, 以起黃鐘數焉, 以針應數也。
一者, 天也。 天者, 陽也。 五藏之應天者肺, 肺者, 五藏六府之蓋也, 皮者, 肺之合也, 人之陽也。 故為之治針, 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 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
三者, 人也。 人之所以成生者, 血脈也。 故為之治針, 必大其身而員其末, 令可以按脈物陷, 以致其氣, 令邪氣獨出。
四者, 時也。 時者, 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 為瘤病者也。 故為之治針, 必筩其身而鋒其末, 令可以瀉熱出血, 而痼病竭。
五者, 音也。 音者, 冬夏之分, 分於子午, 陰與陽別, 寒與熱爭, 兩氣相搏, 合為癰膿者也。 故為之治針, 必令其末如劍鋒, 可以取大膿。
六者, 律也。 律者, 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 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 故為之治針, 必令尖如厘, 且員其銳, 中身微大, 以取暴氣。
七者, 星也。 星者, 人之七竅, 邪之所客於經, 而為痛痹, 合於經絡者也。
八者, 風也。 風者, 人之股肱八節也。 八正之虛風, 八風傷人, 內舍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故為之治針, 必長其身, 鋒其末, 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 野也。 野者, 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 淫邪流溢於身, 如風水之狀, 而留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 故為之治針, 令尖如挺, 其鋒微員, 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岐伯曰:一曰鐵針者, 取法於巾針, 去末寸半, 卒銳之, 長一寸六分, 主熱在頭身也。 二曰員針, 取法於絮針, 其身而卵其鋒, 長一寸六分, 主治分間氣。 三曰提針, 取法於黍粟之銳, 長三寸半, 主按脈取氣, 令邪出。
四曰鋒針, 取法於絮針,
黃帝曰:願聞身形, 應九野, 奈何?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 左足應立春, 其日戊寅己醜。 左脅應春分, 其日乙卯。 左手應立夏, 其日戊辰己巳。 膺喉首頭應夏至, 其日丙午。 右手應立秋, 其中戊申己末。 右脅應秋分, 其日辛酉。 右足應立冬, 其日戊戌己亥。
形東志苦, 病生於脈, 治之於灸刺。 形苦志東, 病生於筋, 治之以熨引。 形東志東, 病生於肉, 治之以針石。 形苦志苦, 病生於咽喝, 治之以甘藥。 形數驚恐, 筋脈不通, 病生於不仁, 治之以按摩謬藥。 是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