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 對眼的各個部位都會造成病變, 其中最常見的, 對視力影響最大的是視網膜病變。 臨床研究表明, 糖尿病眼病與病程關係很大。 另外, 國際糖尿病研究資料也證實, 患糖尿病8年後視網膜病變占50%。
過半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的危害更多的並非來自疾病本身, 而在於其嚴重的併發症。 ”因糖尿病尚無根治方法, 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已經成為失明、腎衰竭、心臟病等嚴重疾病的主要原因。 而在諸多的糖尿病併發症中, 如果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如不及時治療,
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全身血管尤其微血管病變, 從而對心、眼、腎、足、腦等產生嚴重危害。 當累及眼睛時, 就會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屈光度改變、虹膜睫狀體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會造成不可逆性視殘甚至失明。
目前,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和老年性黃斑變性、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內障並列成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 據統計, 在糖尿病患者中, 發生視網膜病變者達50%以上。
“糖眼”發病早期無症狀
如今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的情況越來越多, 而其中有很多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糖尿病造成機體損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對微小血管的損傷, 視網膜毛細血管受損後出現滲漏現象, 造成周圍組織水腫、出血, 以及毛細血管閉塞, 引起視網膜缺血、缺氧, 並產生新生血管, 從而導致視網膜大量出血與玻璃體內大量積血, 出現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病程越長, 糖網病發病率越高。 因此, 越是年輕的糖尿病人, 越要重視預防糖網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往往無症狀, 很容易被忽視。 而一旦有症狀, 病情已較嚴重,
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共分六期, 早期眼底只有一些小動脈瘤, 小片出血, 滲出等改變, 病人的視力可能很好, 不容易發現。 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 出現了黃斑水腫、玻璃體出血、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改變時, 視力就會出現嚴重的損害了, 而且有些病人的損害是不可逆的。
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首先要積極控制糖尿病, 早期確診糖尿病, 早期採用控制飲食、口服降血糖藥物、注射胰島素及適當運動等措施控制糖尿病。 另外,
對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單純型)除嚴格控制糖尿病外, 可採用藥物治療方法。 同時, 根據患者的情況也可以採取鐳射治療。 一旦發現有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後, 鐳射治療使部分視網膜血管被鐳射凝固, 剩餘的視網膜可以得到較豐富的血氧供應, 阻斷了引起新生血管的刺激作用, 因此有可能阻止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而對於增殖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 可採取玻璃體切割術。 玻璃體內有較多機化物時, 視網膜電圖正常者, 可以採用切除玻璃體內機化物, 以防止牽引性視網膜脫離, 適當提高視力。
“糖友”需定期查眼底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視物模糊、眼脹、眼前黑影、雙眼複視, 應及時到眼科就診,
糖友”要在視力沒有明顯下降的時候就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在此期間, 嚴格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 同時還提醒糖尿病患者,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第二, 合理控制飲食, 建議糖尿病患者食用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試吃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和低脂乳製品, 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不得超過脂肪攝取總量的7%, 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量, 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的含量, 每日飲食中少於200毫克,每週至少吃兩次魚,但不建議吃煎魚,烹調以少油為主;第三,要堅持規律運動;第四,要保持大便通暢;第五,嚴格戒煙戒酒;第六,選擇正確治療。
每日飲食中少於200毫克,每週至少吃兩次魚,但不建議吃煎魚,烹調以少油為主;第三,要堅持規律運動;第四,要保持大便通暢;第五,嚴格戒煙戒酒;第六,選擇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