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疾病, 尤其多見於從事持久體力勞動或站立工作的人員。 主要表現為下肢表淺靜脈擴張、伸長、迂曲, 產生患肢酸脹、乏力、沉重等症狀, 嚴重者常伴有小腿潰瘍或淺靜脈炎等併發症。 下肢靜脈曲張不僅產生肢體酸脹、乏力、沉重等症狀, 如病程繼續進展, 尤其是當交通靜脈瓣膜破壞後, 可出現輕度腫脹和足靴區皮膚營養性變化, 包括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 甚至形成濕疹和潰瘍。 輕者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重者可致不同程度的病殘。
部位:局部患處。
操作規程:大隱靜脈剝脫器1條, 自製鉤針1支, 術前囑病人站立, 用標記筆描出曲張靜脈的行徑。 手術採用硬膜外麻醉。 恥骨結節外下方斜形或縱形切口長3~5cm, 找到大隱靜脈主幹, 分別切斷、結紮5條屬枝, 然後距股靜脈0.5cm處切斷大隱靜脈, 近端用7號線結紮並用4號線縫紮, 遠端置入大隱靜脈剝脫器、結紮。 于小腿曲張靜脈處分別用尖刀戳孔0.2~0.3cm, 然後于戳孔處將鉤針置於皮下, 鉤出曲張之靜脈切斷、結紮, 不用縫合。 抽出大隱靜脈主幹, 並加壓包紮。
操作間隔:效果不佳者酌情重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