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脾胃虛弱怎麼辦 8種調理脾胃方法要學會

八種健脾胃方法

1、揉帶脈

脾主運化, 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 造成身體水濕停滯。 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 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 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 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 順便再說一下, 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 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2、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 中醫學認為, 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 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 靈丹妙藥雖好, 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

能使人延年, 除百病。 ”

3、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 腳後跟抬起, 能抬多高抬多高。 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 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 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 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 這樣效果才會好。

4、推腹法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 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 道理想通了, 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5、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 使氣血流注於胃經。 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6、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

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7、捏脊法

言之, 就是捏脊樑骨, 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時候, 不必拘泥於穴位, 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 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 力度可大可小, 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8、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 叫做“谷氣通於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在繁體字中, 山谷的谷寫作“穀”, 而穀物的穀寫作“轂”, 二者不可混同。 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 脾受納故”。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 讓人汗水淋漓, 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

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 山谷之氣。

健脾胃食物有哪些

1、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 性平, 味甘, 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 益氣力, 禦風寒, 益顏色。 ”《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 暖胃, 肥五臟”。 脾虛之人, 可用番薯當主糧, 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 屬性微寒。 具有利水滲濕和止瀉的作用。 對於腹瀉、食欲下降等脾虛症狀都適用。

3、粳米

又被稱為“大米”。 性平味甘, 對於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處。 可以用來治療、改善因脾虛所致身體消瘦、煩悶、泄瀉、下痢等症狀。

推薦:粳米粥。 粳米50克, 葡萄於10克, 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 加入葡萄乾, 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4、小麥

小麥屬於性涼味甘的五穀類食物。

具有健心護腎、清熱止渴的功效。 適用於口乾舌燥、心煩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虛症狀。

5、芝麻油

芝麻油性涼味甘, 能夠潤滑腸道、預防大便幹結、幫助身體排毒解毒、治療食積腹痛、潰瘍等症

6、糯米

糯米又被稱作“江米”, 性質溫和, 味甘, 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食用。 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乾渴、改善自汗、治療便溏和腹瀉等功效。

7、大棗

性溫, 味曾, 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早在兩幹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 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 脾病宜食之。 ”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 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 通常是長在地裡深處的都可以健脾。 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

如果放一點荷葉, 效果會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