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吃冰後容易頭痛, 這是怎麼回事呢?美國放射科醫師亞薩凱彥指出, 原因主要是上顎受溫度快速降低的影響, 導致血管快速收縮、擴張後出現疼痛, 但原始誘發疼痛的位置不在腦部, 只是人多半感受到頭或臉部疼痛感。
亞薩凱彥醫師表示, 簡單來說, 吃冰引起的頭痛大都是由於血管收縮與擴張所誘發, 醫學上又稱蝶顎神經痛, 只是疼痛感放射到頭面部, 不代表腦的內部有問題。
亞薩凱彥醫師表示, 吃冰時上顎神經接收到低溫的信號, 血管收縮, 接著溫度又恢復正常,
過去研究認為, 血管擴張, 頭部血流突然增加會導致暫時性的疼痛, 等到血管恢復正常, 疼痛就能停止。
部分偏頭痛也是由於溫度變化所引發。 不過, 伴隨想吐、手腳冰冷的偏頭痛原因不明, 有些歸為顱內血管痙攣。 另由於女性月經前雌激素突然下降, 導致腦部血管收縮, 動脈突然收縮變窄, 可以解釋為何偏頭痛容易找上女性, 更年期、停經前賀爾蒙不規律波動也可能引發, 不過也有人停經後持續頭痛。
此外, 偏頭痛患者大都有消化系統敏感現象, 遺傳因素也是此病不易根治的原因。
有些人會出現脈搏跳動性疼痛、刀割或重擊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