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 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還有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 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 水泡就是這樣形成的。 很多人累的時候會選擇拔火罐解解乏, 但是拔罐真的能祛濕嗎?
通常被用於治療咳嗽、頸肩綜合征、膝關節炎等疾病。 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肌肉疼痛, 瘀血阻滯所致氣機串脹疼痛等也有一定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拔罐祛濕是可行的, 但是這事可不是要看拔出來有多少水決定的。
拔罐拔出的水有可能是濕氣,
中醫看一個人身體是否有濕氣也絕不是用拔罐, 而是看舌頭!
▲照著鏡子觀察下自己的舌頭, 如果是白中帶膩, 說明體內有濕寒;如果是黃中帶膩, 說明體內有濕熱, 赤紅無苔則是中氣不足, 濕氣傷陰了。
一級濕毒:在表皮
症狀:皮膚騷癢, 長濕疹, 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症狀:酸, 困, 累, 乏, 如肩頸肥厚, 酸困, 腰酸, 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 即是骨寒濕, 俗稱風濕。
症狀:肩周炎, 肩痛, 頸椎勞損, 腰痛, 風濕關節炎, 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症狀:脾胃虛弱, 便秘, 多痰, 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 長了又切。
中醫認為, “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 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 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濕氣如此可怕, 如何祛濕呢?
1、勤運動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 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 很少流汗, 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 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 有助活化氣血循環, 增加水分代謝。
2、喝祛濕茶
自製祛濕茶——蒲公英玉參茶
配方:蒲公英根、玉米須、玉參根、玫瑰花
功效:去濕氣, 降血糖, 適合高血糖者祛濕降糖。
做法:
將蒲公英根、玉參根洗淨, 烘乾炒製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