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友能自己做好控制血糖的工作

對於同糖尿病打過多年交道的老糖友來說, 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水準等指標的正常值可謂早已刻在骨子裡, 而這些標準也正是糖友們歷經各種辦法夢寐以求的,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下吧。

血糖控制越嚴越好嗎?

血糖會影響心臟、腦、神經等多種臟器的健康並引起相應的併發症, 其中心血管疾病成為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

一項ACCORD(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風險)試驗研究了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與其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相關性。 受試者分為兩組, 一組接受強化治療, 以糖化血紅蛋白水準降至6.0%為目標;另一組接受標準治療,

糖化血紅蛋白目標值為7.0%-7.9%。

在隨訪觀察3.7年後, 雖然強化治療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低於標準治療組, 但因原發性心血管病而死亡的患者顯著高於標準治療組。 另外, 治療結束後, 強化治療組的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水準反而從6.4%上升到了7.2%。

同樣, 中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 若血糖控制過嚴, 則有引發低血糖的危險。 與年輕患者相比, 中老年患者對低血糖的感知更弱, 有些患者可能血糖已經很低, 卻並未出現低血糖反應而直接進入昏迷狀態, 因此其血糖控制的標準應稍稍寬鬆, 糖化血紅蛋白在7.5%-8.5%之間即可。

目前, 國內外糖尿病指南都推薦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要個性化,

即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給出不同的控制標準, 一味地將正常人的血糖標準照搬到糖尿病的治療目標中並不可取。

如何控制血糖

飲食治療的目的

減輕胰島負擔, 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值, 並防止或延緩心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維持健康, 使成人能從事各種正常的活動, 兒童能正常地生長發育;維持正常的體重。 肥胖者減少能攝入, 可以改善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消瘦者雙可使體重增加, 以增強對種傳染的抵抗力。

飲食療法應用要點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 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 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病人。 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 中、重型病人, 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

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 只有飲食控制得好, 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 否則, 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 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飲食療法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 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 保證總熱量。 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 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 減輕體重。 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 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 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 防止發生低血糖。 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

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 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 應予以控制, 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

成為血糖的來源。

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 這類副食過多, 也可使體重增加, 對病情不利, 因此, 除合理控制主食外, 副食也應合理搭配, 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

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 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 造成糖尿病血管併發症, 不病性冠心病等。 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制膽固醇的進量, 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300毫克。

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臟, 如心、肝、腎、腦等, 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 而就多吃瘦肉和魚蝦等, 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