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痰飲上逆型咳嗽

治療方法:玉液丸、葶藶大棗瀉肺湯、蘇子降氣湯、深師白前湯、芫花散。

證候表現:其症喘咳上氣, 胸膈注悶, 難於偃臥

病因病機:由所飲之物, 停澄在胸, 水氣上沖入肺

治則治法:《醫餘》亦雲:此症宜利水道, 化痰下氣

處方:深師白前湯白前(二兩)半夏紫菀(各三兩)大戟(七合)水一鬥, 漬一宿, 煮取三升, 分作數服。

處方:芫花散芫花乾薑白蜜(等分)上用前二味為末, 內蜜中攪令相和, 微火煎如糜, 服如棗核一枚, 日三夜一。 《備急方》用枳殼二兩炒, 水煮去滓, 內白糖一斤, 服如棗大。

處方: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不拘多少, 炒金黃)上件細研,

丸如彈子大, 水三盞, 棗十枚, 煎一盞, 去棗入藥, 煎七分, 食後服。

處方:蘇子降氣湯治年久肺氣咳嗽喘逆, 上盛下虛, 痰涎壅盛, 胸膈噎塞。 紫蘇子(炒)半夏(制。 各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 各一錢)當歸(一錢半)沉香(七分)水二盅, 生薑三片, 煎至一盅, 不拘時服。 虛冷人, 加桂五分, 黃芪一錢。

處方:玉液丸治熱痰壅盛, 咳嗽煩熱。 寒水石(燒令赤, 出火毒, 水飛過, 三十兩)半夏(洗, 焙, 為末, 十兩)白礬(枯, 十兩, 細研)上合研, 麵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食後淡姜湯下。

出處:《金匱翼》·卷七(卷)·咳嗽統論(篇)

原文:飲氣嗽者, 其症喘咳上氣, 胸膈注悶, 難於偃臥。 許仁則雲:由所飲之物, 停澄在胸, 水氣上沖入肺, 便成咳嗽, 此而不治, 則為水氣。 《醫餘》亦雲:此症宜利水道,

化痰下氣, 不爾則成水。 深師白前湯白前(二兩)半夏紫菀(各三兩)大戟(七合)水一鬥, 漬一宿, 煮取三升, 分作數服。 芫花散芫花乾薑白蜜(等分)上用前二味為末, 內蜜中攪令相和, 微火煎如糜, 服如棗核一枚, 日三夜一。 《備急方》用枳殼二兩炒, 水煮去滓, 內白糖一斤, 服如棗大。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不拘多少, 炒金黃)上件細研, 丸如彈子大, 水三盞, 棗十枚, 煎一盞, 去棗入藥, 煎七分, 食後服。 孫兆治一人吐痰, 頃間已升餘, 咳不已, 面色鬱暗, 精神不快。 兆告曰:肺中有痰, 胸膈不利, 當服仲景葶藶大棗湯, 一服訖, 已覺胸中快利, 略無痰唾矣。 《外台》用葶藶、杏仁各一升, 大棗六十枚, 合搗如膏, 加蜜作丸梧子大, 桑白皮飲下六七十丸, 以大便通利為度。
《本事》棗膏丸, 無杏仁, 有陳皮、苦桔梗, 棗肉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丸, 飲下。 許叔微雲:余常患停飲, 久漬肺經, 食已必嚏, 漸喘, 覺肺系急, 服此良驗。 蘇子降氣湯治年久肺氣咳嗽喘逆, 上盛下虛, 痰涎壅盛, 胸膈噎塞。 紫蘇子(炒)半夏(制。 各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 各一錢)當歸(一錢半)沉香(七分)水二盅, 生薑三片, 煎至一盅, 不拘時服。 虛冷人, 加桂五分, 黃芪一錢。 一人痰嗽, 脅下痛, 以白芥子、瓜蔞、桔梗、連翹、風化硝、竹瀝、薑汁, 加蜜丸, 噙化, 茶清下。 按:痰飲有寒有熱, 凡咳而面赤, 胸腹脅常熱, 惟手足乍有涼時, 其脈洪者, 熱痰在胸膈也。 宜寒潤清膈之劑下之。 面白悲嚏, 脅急脹痛, 脈沉細弦遲者, 寒痰在胸腹, 宜以辛熱去之。 痰熱久嗽,
氣急胸滿, 知母、杏仁、蘿蔔子、貝母各二錢, 生薑一斤, 水煎服。 玉液丸治熱痰壅盛, 咳嗽煩熱。 寒水石(燒令赤, 出火毒, 水飛過, 三十兩)半夏(洗, 焙, 為末, 十兩)白礬(枯, 十兩, 細研)上合研, 麵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食後淡姜湯下。 治婦人形瘦, 有時夜熱痰嗽, 月經不調香附(童便浸, 曬乾, 上)瓜蔞(中)青黛(下)上為末, 薑汁蜜調, 噙化豆大一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