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益腎通絡湯健脾益腎、化瘀通絡

組成:黃芪30克, 熟地黃15克, 山萸肉15克, 桂枝10克, 炒白術15克, 茯苓15克, 當歸15克, 川芎12克, 丹參15克, 地龍15克, 全蠍5克, 甘草3克。

功效:健脾益腎、化瘀通絡。

主治:膜性腎病, 證屬脾腎虧虛、腎絡瘀阻者。 症見尿中時夾砂石, 小便艱澀, 或排尿時突然中斷, 尿道窘迫疼痛, 少腹拘急, 面色少華, 精神不振, 少氣乏力, 舌淡邊有齒印, 脈細而弱。

用法:上藥加水500毫升, 煎取200毫升, 再加水400毫升, 煎取200毫升, 共取400毫升, 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 日服1劑。

方解:方中黃芪長於益氣固表, 利水消腫, 為君藥。 熟地黃、山萸肉主入肝、腎經, 滋養肝腎以充養先天;白術、茯苓主入脾經,

健脾補虛, 補後天以滋先天;丹參益氣活血, 地龍、全蠍入絡搜剔, 善入細微孔隙之處, 活血化瘀, 滌痰通絡。 諸藥協同, 共為臣藥, 不僅健脾益腎之力顯著, 而且化瘀通絡之效顯增, 是治療本虛標實證之核心。 佐以桂枝則寓取五苓散以增強溫陽化氣利水之功。 桂枝、甘草相配既可溫通陽氣, 又可辛甘化陽, “辛甘相合, 陽氣乃生”, 增強溫經通脈、益氣活血功效。 輔以當歸、川芎養血活血, 加強化瘀補虛之效。 全方共奏健脾益腎、化瘀通絡之功。

加減運用:水腫明顯者, 加用豬苓、澤瀉、冬瓜皮、大腹皮等加強利水消腫之功;易感冒者, 加防風、太子參、黃精以益氣固表, 增強抵抗力;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者, 加知母、黃柏、女貞子、旱蓮草以滋陰降火;血壓不穩定,

證見肝陽上亢者, 多用菊花、白蒺藜、夏枯草、天麻以平肝潛陽;濕熱內盛, 舌苔厚膩者, 可加藿香、佩蘭、砂仁、白豆蔻以清熱利濕;若尿頻尿急, 加瞿麥、萹蓄、蒲公英、車前子以利濕通淋;腰膝酸痛者, 加川斷、杜仲、桑寄生、狗脊等補益肝腎;蛋白尿者, 加芡實、萆薢、菟絲子以固澀攝精;久服激素出現滿月臉、水牛背、面部痤瘡, 口中黏膩, 舌質紅, 苔黃膩者, 加赤芍、牡丹皮、水牛角以清熱活血;血脂較高者, 常加鬼箭羽、荷葉、劉寄奴、絞股藍、地龍以活血降脂;病程日久, 纏綿難愈, 患者心理負擔重, 壓力大, 表現為情志抑鬱, 急躁易怒, 失眠多夢, 舌紅少津, 脈弦有力或細數, 常加柴胡、丹皮、梔子、黃芩、龍膽等。

注意事項:淋證純屬實證者禁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