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注意幾個寶寶服藥誤區 家長別再錯下去

“用藥找醫生, 服藥靠父母”, 父母要正確給寶寶服藥。 當前存在寶寶生病父母擅自用藥的現象, 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錯誤, 輕則產生許多不良反應, 得則發生藥物中毒延誤病情。

注意寶寶服藥誤區

見咳即服止咳藥

咳嗽是寶寶常見的呼吸道症狀, 由於寶寶支氣管黏膜嬌嫩, 抵抗外界病原菌的能力差, 容易發生呼吸道炎症而產生咳嗽。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 呼吸道內的病菌和痰液可通過咳嗽排出體外。 如果你見寶寶咳嗽便急於服用止咳藥, 等於“閉門留寇”, 使病菌在氣管內大量繁殖, 以致發生肺炎等重病。

見瀉即服止瀉藥

輕度腹瀉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這是因為腸道內的病菌和毒素可以通過腹瀉排出體外。 如果你發現寶寶有腹瀉就急於用止瀉藥, 由於止瀉藥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 服用後雖暫時起到止瀉作用, 但留在腸道內的病菌卻不能排出體外, 反而加重了病情。

藥物服法用量不得當

許多藥物都必須嚴格按照劑量來服用, 但有不少的爸媽為圖方便, 沒有精確藥物劑量就給寶寶服藥。 寶寶服藥時“毛估估”, 這對寶寶來說用藥量會相差好幾倍, 是非常危險的。 有的媽媽在服藥前沒有把藥水搖勻, 以致開始服用時藥的濃度不夠, 未達到效果;之後的又濃度過高, 不利於寶寶的疾病治療。

靜脈用藥一定比口服好

寶寶只要感冒發燒了, 家長就急著要求醫生給予靜脈用藥, 認為靜脈給藥退熱快, 效果好。 其實一般的感冒用口服藥完全可以治癒, 若靜脈給藥, 寶寶承受的痛苦更多, 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及交叉感染。 而且醫院一般是一天一次的靜脈用藥, 藥物的血濃度不均勻, 可能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使用成人藥物

有些家長會給患兒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藥、感冒藥之類, 雖然劑量減半, 但這是不妥的。 因為兒童在成長發育過程中, 藥物解毒的酶系統、代謝系統均未發育成熟, 許多藥物對兒童不宜。 例如氟呱酸可以引起兒童關節病變, 影響其生長發育;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雙氯芬酸對腎有損害, 並可引起急性血小板減少。

隨意改變藥物劑型

有的家長常把成人用的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兒童, 或把針劑改為口服, 給患兒服用。 這樣隨意改變藥物原有劑型, 減少了藥物的作用, 增加了藥品的毒副作用, 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後果。

濫用退燒藥

有些退燒藥對兒童的呼吸中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由於家長缺乏醫學常識, 且急於減緩患兒病情, 兒童發燒時便隨意使用退燒藥, 引起兒童虛脫、休克。

幾種藥同時吃, 中西藥混吃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 以為藥吃得越多, 病好得越快, 於是中藥加西藥, 多種藥一起服。 事實上, 無論中藥還是西藥, 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 腎臟排泄清除。 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

因此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 造成肝腎損傷。

濫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發燒, 家長們首先擔心發展成肺炎, 於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 事實上, 感冒發燒沒那麼容易就發展成肺炎。 抗生素可以用於治療細菌性肺炎, 但不能預防肺炎, 預防肺炎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 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 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 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中藥純天然, 比西藥安全得多

西藥由於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的, 因此西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注明。 中藥由於是祖國醫學文化的傳承, 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 因此藥品說明書裡的不良反應通常注明“尚不明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