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冬季養生_凍瘡是怎麼形成的

養生之道網導讀:

凍瘡是怎麼形成的?冬天天氣寒冷, 手腳容易生凍瘡。 那麼凍瘡是怎麼形成的?下面一起來看看生凍瘡的原因。

凍瘡是怎麼形成的

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節時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症損害。 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 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 現代醫學認為凍瘡是因為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 加上寒冷的侵襲, 使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 導致局部血液迴圈障礙, 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陽氣不足,

外感寒濕之邪, 使氣血運行不暢, 瘀血阻滯而發病。

凍瘡患者的皮膚在遇到寒冷(0~10℃)、潮濕或冷暖急變時, 局部小動脈發生收縮, 久之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 靜脈淤血, 局部血液迴圈不良而發病。 此外, 患者自身的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 缺乏運動、手足多汗潮濕、鞋襪過緊及長期戶外低溫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凍瘡的發生。

那麼凍瘡有哪些症狀表現呢?凍瘡的症狀表現, 下面一起來瞭解下。

凍瘡的症狀表現

凍瘡典型皮損為局限性指蓋蠶豆大小、暗紫紅色隆起水腫性斑塊或硬結境界健康搜索不清, 邊緣鮮紅色, 中央青紫色勱表面緊張光亮。

1、I度凍傷:傷及表皮層。

局部紅、腫、癢、痛、熱。 約1周後結癡而愈。

2、Ⅱ度凍傷:傷達真皮層。 紅、腫、痛、癢較明顯, 局部起水泡, 無感染結癡後2~3周癒合。

3、Ⅲ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 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 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 知覺消失, 組織呈幹性壞死。

4、Ⅳ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 發生幹性和濕性壞疽, 需植皮和截肢。

在寒冷的冬季, 要如何預防凍瘡呢?預防凍瘡的方法, 一起來看看。

預防凍瘡的方法

1、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 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

2、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 輕輕揉擦皮膚, 至微熱為止, 以促進血液迴圈, 消除微循環障礙, 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 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 然後再浸泡于高溫水中,

如此每天重複3次, 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 減少凍瘡的發生。

3、初冬時節天氣突然變冷此時最易發生凍傷, 要特別注意保暖, 尤其是往年發生過凍瘡的部位。

4、要穿寬大舒適、滲汗能力較強的鞋墊以保持乾燥, 避免局部受壓。

5、如在寒冷的環境中時間過久, 如騎車外出, 回家後馬上用溫水浸泡受凍較重及局部受壓的部位, 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強局部的摩擦及運動, 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迴圈。

6、加強營養, 注意減肥等也是預防凍瘡的重要環節。

冬天為了不生凍瘡, 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手腳哦。 以上就是一些凍瘡的相關知識, 如果想瞭解更多關於凍瘡的內容, 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