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風熱瘡的問診

本病是指皮膚出現斑疹、脫屑如棣秕之狀, 四周淡紅呈玫瑰色的急性皮膚病, 中醫又名“風蘚”, 俗稱“母子蘚”。 《外科正宗》中說:“風蘚如雲朵, 皮膚嬌嫩, 抓之則起白屑。 《醫宗金鑒》稱之為“血疳”, 說:“此證由風熱閉塞腠理而成, 形如紫疥, 痛癢時作, 血燥多熱。 ”本病多見於春秋季節, 有小池圍流行性, 病程有自限性, 很少復發。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血熱, 複感風邪.內外合邪, 風熱凝滯郁於肌膚而發病。 總的治療原則為清熱涼血, 散風止癢。

西醫的玫瑰糠疹相當子本病。

(一)問診要點

本病問診應重點在發病季節、年齡及發疹過程。

一般本病春秋季多見, 常見於青壯年。 皮疹好發於軀幹和四肢近端, 經常在軀幹和四肢某部位出現一個較大的母斑, 這對診斷本病有很大幫助, 母斑多呈玫瑰色, 直徑約2~3釐米, 圓形或橢圓形, 上覆白色或淺黃色細薄糧狀鱗屑, 伴有細微皺紋, 約1~2周後, 相繼出現成批的大小不等的同樣損害, 色澤淡紅, 甲蓋大小, 卵圓形斑, 邊緣有領圈樣脫屑, 皮損的長軸與皮紋排列一致, 大多數無全身症狀。 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關節酸痛、低燒等症狀, 預後良好, 4~8周可自然痊癒, 個別時間可較長。 本病需與圓懈、紫白癲風、白疕鑒別, 圓癬一般皮疹數目不多, 環形皮疹的中心有自愈傾向, 四周常有紅暈、丘疹及小水皰。 紫白癜風常好發於胸背、頸側及肩脾等處,
皮損為黃豆到蠶豆大小的斑片, 微微發亮, 夏季多發, 淡紅或赤紫色, 以後變為灰白色斑片。 白疕為在紅色斑片基礎上附著較厚的銀白色鱗屑, 剝去鱗屑有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

本病一般以病程長短及皮損顏色來辨證。 病程短, 顏色鮮紅者為血熱;病程長, 顏色暗紅者為血燥。

(二)分型問診

1.血熱

問診:一般發病急驟, 病程短, 皮疹色澤鮮紅, 並有泛發傾向, 皮膚乾燥有細碎鱗屑附著, 有癢感。 常伴心煩口渴, 性情急躁, 大便幹, 小便黃。

治法:涼血散風, 活血退斑。 內治方用涼血消風散加減。

2.血燥

問診:病程遷延, 日久難愈, 痙癢不止, 斑疹色澤淡褐或暗紅。

治法:養陰潤燥, 平肝熄風。 內治方用活血潤燥生津湯。 若癢重加鉤藤、苦參、白鮮皮、地膚子;大便秘結加炒枳殼、酒大黃、火麻仁、桔梗。

外治:以三黃洗劑或顛倒散洗劑外橾, 每日3~4次。

針炎:取合谷、曲池、大椎、肩髃、肩井、足三裡, 宜瀉法。 耳針取肺、心、肝、皮質下, 留針15~30分鐘, 每天1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