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發幹、眼睛發澀、嘴角起泡甚至口腔潰瘍等現象, 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講的“上火”, 中醫認為“上火”如果不認真對待還可以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那麼, “上火”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引起的?是否多喝水就可以解決?我們專門從中醫學上給您把脈, 為你開出“敗火”藥方!
春燥季節防上火
春天風多雨少, 氣候乾燥, 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 再加上“春天孩兒面, 一天三變臉”, 天氣變化反復無常, 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 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使人體“總管家”——大腦(尤其是體溫調節中樞)指揮失靈而引起上火症候。
不同方式對待春天上火
對春燥最安全的方法是選擇藥膳進行食療。 但春燥有溫燥和涼燥之分, 應該對症滅火才是。

1、涼燥型:涼燥多發於初春季節, 是燥邪與風寒之邪相結合侵襲人體的結果。 病人症狀有乾咳、少痰或無痰、鼻咽乾燥、喉癢, 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症。 可用芝麻紅糖粥食療。 取芝麻50克, 粳米100克, 紅糖適量。 先將芝麻炒熟, 研成細末。 粳米煮粥, 待粥煮至黏稠時, 拌入芝麻紅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此粥氣香味美, 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等症。
2、溫燥型:表現為乾咳、口幹、痰少而粘連成絲, 不易咳出, 甚至咳而胸痛, 痰中帶血, 並伴有鼻塞頭痛、畏寒身熱。 它是燥邪與風熱之邪相結合而成, 食療宜用板栗冰糖粥。 取板栗仁50克, 粳米100克, 冰糖適量。 將板栗仁切碎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 加適量清水煮粥, 待粥煮至黏稠時, 放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
此外, 還應注意多吃蔬菜、水果, 忌吃辛辣食物, 多飲水, 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 達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春天防治上火還要注意生活規律, 勞逸結合, 適當休息, 才能保障肌體的平衡, 提高免疫力。 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 對清火藥的使用要慎重, 絕不能見了清火藥就吃, 這種不管用再吃那種, 那樣會吃出病來, 務必遵照醫生辨證施治, 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