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到秋, 天氣由熱轉涼。 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 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 在秋季應注意養生, 做到防病于未然。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秋季飲食養生的10個小常識。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 在秋季飲食中, 要注意適量, 而不能放縱食欲, 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 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 如尖辣椒、胡椒等等, 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 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 另外, 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 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 如芹菜。
3、由夏到秋, 氣溫下降, 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 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飲食過於生冷, 會造成消化不良, 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 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 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 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 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 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
7、秋季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 少吃油炸、肥膩食物, 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 秋燥易傷肺, 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 可以益胃生津, 有益健康。 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 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 氣溫還比較高, 相對比較乾燥, 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
10、除了陽虛體質者外, 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 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 否則極易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