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調理需要掌握5個方法

在生活中, 人們在飲食後身體上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腸胃不適的症狀, 而再出現腸胃不適等問題後, 人們在飲食上也會出現食欲不振等系列的反應, 可見, 調理腸胃需要人們掌握一定的方法來實現的。

1、要健脾養胃, 先養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 “情志養生”也是養脾胃。 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時, 會茶飯不思, 而放鬆的環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

研究發現, 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 而胃功能失調者, 患抑鬱症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由於“情緒”變化常可引發胃腸功能的改變, 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錶”。

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 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情緒”。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 所以要養脾胃, 先養心情。

2、五穀飲食, 健脾胃

脾胃者, 倉廩之官也, 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

人以水穀為本, 胃主受納水穀, 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 《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 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 發揮補益作用。

養脾胃不僅要多吃五穀糙米, 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 順應四時, 各種美味食物:

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魚、大棗、蓮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馬鈴薯、芋頭、麵筋、花菜、大白菜、胡蘿蔔、薺萊等。

3、選擇適當運動, 益脾胃

專家認為, 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 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 筋骨舒展, 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

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 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 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 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專家建議, 易氣短喘息的人首選的運動項目是打太極, 因太極動作緩慢、流暢, 在運動過程中同時有調息要求, 如最常見的‘氣沉丹田’要求練習者以意引氣達於腹部, 使之不能上浮。 實際上這些練習對動則氣喘的人大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類似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扇舞以及各式各樣的養生功等具有中醫養氣功能的運動, 此外, 像慢跑、廣播體操、踢毽、打桌球、廣場舞、交誼舞等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4、多動腳趾, 增強脾胃

同時, 脾主四肢, 適當的體育鍛煉, 就是健脾胃。 從中醫學角度出發, 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四肢,

故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經氣運行, 反作用於人體脾胃, 使脾胃功能增強。

一般來說脾胃功能強的人, 四肢肌肉也比較發達, 而對女性來說, 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較豐滿, 因為胃經的循行路線即經過乳☆禁☆頭, 脾胃功能強健, 胃經經氣充足, 對胸部的發育和豐滿曲線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 不妨鍛煉, 尤其是腿部, 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 研究顯示, 多動腳趾可以養脾胃。

5、推薦4個按摩法強健脾胃

1.捏脊。 捏脊療法通常用於小兒, 但對成年人一樣有效, 適用於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 每日捏1~2遍, 堅持1周即可見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

使肌肉放鬆, 然後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膚, 沿脊柱自下而上, 雙手交替向前撚動。

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 這叫“捏三提一法”。 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 不可擰轉;且要直線前進, 不可歪斜。

2.揉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 另一手按手背, 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每次約5分鐘, 每日1~2次。 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 上下來回擦動, 發熱為止。 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 每日2~5次。 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 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 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秘等。

4.按揉足三裡。 足三裡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灸法補氣健脾滋腎

愛喘的人多是由於腎陽虧虛,不能納氣,所以容易出現喘息氣短,呼多吸少的症狀。要想改善動則氣喘的狀況,可以通過灸法、食療等方法助力,以提升運動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隨身灸等來灸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釐米)、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這些穴位或要定喘順氣的要穴,或為補脾益肺健腎的強壯穴,以艾灸之可振奮陽氣,改善虛勞氣喘的症狀。

其實,對於腸胃的調理是有多種養生方法可以實現的,而在對腸胃進行調理的時候,大家在注重養生方法的同時,也要對適合自己所採用的調理方法認真選擇,上文所述的五種方法,就是大家可以選擇的腸胃調理方式。

足三裡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灸法補氣健脾滋腎

愛喘的人多是由於腎陽虧虛,不能納氣,所以容易出現喘息氣短,呼多吸少的症狀。要想改善動則氣喘的狀況,可以通過灸法、食療等方法助力,以提升運動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隨身灸等來灸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釐米)、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這些穴位或要定喘順氣的要穴,或為補脾益肺健腎的強壯穴,以艾灸之可振奮陽氣,改善虛勞氣喘的症狀。

其實,對於腸胃的調理是有多種養生方法可以實現的,而在對腸胃進行調理的時候,大家在注重養生方法的同時,也要對適合自己所採用的調理方法認真選擇,上文所述的五種方法,就是大家可以選擇的腸胃調理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