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進補應注意四大原則

冬季, 在各大醫院門診, 進補不當而出現心煩易怒、失眠、口幹、口腔潰瘍的患者增多。 專家介紹, 冬季的確是一年四季中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 如在這個季節調補身體, 可起到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旺盛臟腑的氣血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然而, 進補要因人而異, 適當進補才能達到補虛的目的, 否則會引起“內火”亢盛, 引發多種疾病, 就會適得其反。

冬季進補應注意四大原則:

第一, 多用食補。 因為食材來源豐富, 寒熱屬性較容易掌握;但是食補也要根據自己身體素質對症進食。 若平素容易出現口幹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灼熱者,

則多為陰虛內熱體質, 應食鴨肉、鵝肉、鱉、龜、藕、木耳等為宜;若平素肢涼怕冷、喜進熱食, 則多為陽虛體質, 應食羊肉、狗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宜。

第二, 必要時才藥補, 但需經過醫生的辨證指導。 冬季藥補, 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病情選用補益藥, 以免“虛不受補”。 陰虛內熱體質者可用較為平和的滋陰藥物, 如沙參、百合、女貞子、雞子黃等;陽虛體質者可用溫性的人參、大棗、荔枝、枸杞子等藥物。 無論陰虛、陽虛, 進補時都不宜過量。 不能盲目進補。

第三, 老年人各種臟腑功能會出現衰退, 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對致病因素的抵禦能力大大減退, 因此, 老年人冬令是宜於進補的。 但由於老年人多數存在“體虛夾淤”的情況, 進補時多主張在補益藥中, 加入活血化淤之田七, 少量多次食用, 效果更佳。

第四,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 各臟腑發育尚未成熟, 其功能也未完善, 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 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對較差, 機體易虛易實。 所以,

對於體質羸瘦、生長發育遲緩、患慢性病後體質虛弱的小兒在冬季可適當進補。 但兒童進補, 多數應以健脾胃為主, 不宜大補氣血陰陽。 多使用太子參、白糖參等一類藥性平和, 又能補益脾胃的藥物, 更有利於兒童的調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