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在中醫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症狀和病理因素, 可是它們有密切聯繫, 通常一種情況會引起另一種情況, 因此導致疾病加重, 形成這種病理得原因錯綜複雜, 病情主要變現為痰濁和瘀血結合, 使得局部身體刺痛, 並且伴隨四肢麻木, 痰中有血塊, 這種種現象表明病人患有痰瘀互結證, 需及時治療。
中醫有雲, 痛則不通, 不通則痛。 體內有血瘀代表血管的不通暢, 所以血瘀一般都伴隨著疼痛, 但不同證型的血瘀, 疼痛的類型時間和高危人群也不一樣, 那麼上升到痰瘀互結型的症狀是那種呢?
痰”與“瘀”是中醫傳統理論中的兩類不同病理因素, 但又密切相關, 互、為因果, 每常兼夾複合為病, 成為一種新的特質的病理因素, 其病理特徵為痰瘀互結, 其臨床表現的一系列病症稱之為痰瘀互結證。 古代文獻中雖未明確提出痰瘀互結”之稱, 但有關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論和實踐,
現代研究證實:
“痰證”與“瘀證”有著共同的生物化學基礎。 臨證從“痰瘀互結”論治一些疑難病重症, 常獲顯效。 是中醫病機學說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環。 津血同源, 如水穀精微所化生, 流行於脈內者為血, 布微於經脈之外者為液,
痰瘀互結證的人容易得三高。
做活血通脈操
步驟一:
平躺下, 讓腿部抬到一定的角度, 抬到自己能夠承受的角度, 堅持半分鐘。 然後把腿放下床邊半分鐘。 換另一條腿同樣的動作。
步驟二:坐在椅子上, 抬腿運動, 抬自己的大腿上下十下, 同樣另一條腿也做十個。
步驟三:踢自己的小腿, 左右腿各十下。
步驟四:活動雙足, 腳尖向下伸, 內旋外展, 向外轉圈, 堅持半分鐘。
建議: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可以各做一次效果比較好。
禁忌:如果年紀大活動不方便, 可以少做幾組。
預防動脈硬化的食療方法:
一補二養三活
活血通脈湯
【方名】活血通脈湯
【組成】丹參30克, 田七15克, 赤芍10克, 葛根30克, 黃芪30克, 何首烏20克, 女貞子20克, 法半夏6克。
【功能】活血化瘀, 益氣養血, 滋腎豁痰。
【主治】腦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之頭暈、眼花、頭痛、腦鳴、耳鳴、健忘、體倦乏力、腿膝酸軟、語言不利、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肢體麻木、反應遲鈍
【用法】每天煎服1劑, 連煎2次, 得藥汁400毫升, 分2次溫服。
【方解】
“老年多瘀”、“久病多瘀”。 臨床觀察,老年腦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多呈痰、虛、瘀,虛實夾雜。上述三病除普遍存在血瘀證外,血液流變學檢查血粘度也普遍增高,呈“粘、凝、滯”狀態。治療主要應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軟化血管,促進脂質代謝正常。方中丹參有調氣化瘀養血功效,《本草匯言》曰其“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滇南本草》說其能“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仲,驚悸不寐。”田七有活血止痛功效,張錫純謂其“化瘀血而不傷新血、為理血妙品”。
赤芍《別錄》曰其能“通順血脈,散惡血”。三藥結合,有活血化瘀、調氣止痛、通脈定志功效,是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環,消除血瘀證主藥。葛根升清陽解肌,協助擴張血管,並有解除血管痙攣作用,是治清陽不升之頭暈、頭痛良藥。氣為血帥,血瘀氣虛,黃芪補氣健脾,《本草逢源》謂其能 “通調血脈,流行經絡”,《本草疏證》曰其“凡營衛間阻滯,無不盡通”,大劑量黃芪與丹參、田七、赤芍配伍,能更好促進血運,改善大腦缺血缺氧,對消除血瘀證有很好的協同作用。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黃芪補氣健脾,法半夏燥濕祛痰,脾健痰濕自化,促進體內脂質代謝正常。何首烏、女貞子養血滋腎,補髓海,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甘油三脂。
臨床應用:本方以治療老年腦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為主,加減變通以後,也可用於腦萎縮、腦癡呆、冠心病。用本方加減治療腦動脈硬化症68例,顯效42例,總有效率為95.6%。
【加減】肝陽上亢頭痛頭暈嚴重,酌加羚羊角、鉤藤、杭菊;失眠嚴重酌加炒棗仁、龍齒、茯神;腰膝酸軟酌加熟地、桑寄生、山萸肉;大便溏、小便多酌加白術、菟絲子、覆盆子;健忘嚴重酌加益智仁、石菖蒲、遠志;體倦乏力嚴重酌加人參、白術、冬蟲夏草。
要是病人患有痰瘀互結證,不要自己去嘗試未經醫生許可的中藥,不要自行買回來煎服,不能對症下藥只會加重病情。及時的就醫檢查和堅持調理是患者最應該去做的,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經常鍛煉身體,希望我說的對您有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編輯推薦 :
體質養生 血瘀體質的表現及養生方法
補氣血有絕招 中醫養生讓女人更美麗
血瘀體質如何調理 中醫調養活血化淤
臨床觀察,老年腦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多呈痰、虛、瘀,虛實夾雜。上述三病除普遍存在血瘀證外,血液流變學檢查血粘度也普遍增高,呈“粘、凝、滯”狀態。治療主要應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軟化血管,促進脂質代謝正常。方中丹參有調氣化瘀養血功效,《本草匯言》曰其“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滇南本草》說其能“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仲,驚悸不寐。”田七有活血止痛功效,張錫純謂其“化瘀血而不傷新血、為理血妙品”。赤芍《別錄》曰其能“通順血脈,散惡血”。三藥結合,有活血化瘀、調氣止痛、通脈定志功效,是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環,消除血瘀證主藥。葛根升清陽解肌,協助擴張血管,並有解除血管痙攣作用,是治清陽不升之頭暈、頭痛良藥。氣為血帥,血瘀氣虛,黃芪補氣健脾,《本草逢源》謂其能 “通調血脈,流行經絡”,《本草疏證》曰其“凡營衛間阻滯,無不盡通”,大劑量黃芪與丹參、田七、赤芍配伍,能更好促進血運,改善大腦缺血缺氧,對消除血瘀證有很好的協同作用。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黃芪補氣健脾,法半夏燥濕祛痰,脾健痰濕自化,促進體內脂質代謝正常。何首烏、女貞子養血滋腎,補髓海,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甘油三脂。
臨床應用:本方以治療老年腦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為主,加減變通以後,也可用於腦萎縮、腦癡呆、冠心病。用本方加減治療腦動脈硬化症68例,顯效42例,總有效率為95.6%。
【加減】肝陽上亢頭痛頭暈嚴重,酌加羚羊角、鉤藤、杭菊;失眠嚴重酌加炒棗仁、龍齒、茯神;腰膝酸軟酌加熟地、桑寄生、山萸肉;大便溏、小便多酌加白術、菟絲子、覆盆子;健忘嚴重酌加益智仁、石菖蒲、遠志;體倦乏力嚴重酌加人參、白術、冬蟲夏草。
要是病人患有痰瘀互結證,不要自己去嘗試未經醫生許可的中藥,不要自行買回來煎服,不能對症下藥只會加重病情。及時的就醫檢查和堅持調理是患者最應該去做的,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經常鍛煉身體,希望我說的對您有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編輯推薦 :
體質養生 血瘀體質的表現及養生方法
補氣血有絕招 中醫養生讓女人更美麗
血瘀體質如何調理 中醫調養活血化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