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腎陽虧虛型內傷發熱

症狀:發熱而欲近衣被, 形寒怯冷, 四肢不溫, 面色?白, 少氣懶言, 頭暈嗜臥, 腰膝酸軟, 納少便溏, 舌質淡胖, 或有齒痕, 舌苔白潤, 脈沉細無力。

病因病機:素體陽氣不足, 或病久傷陽, 以致腎陽虛弱, 火不歸元, 虛陽浮越於外。

治則治法:溫補腎陽, 引火歸元。

方藥:腎氣丸或右歸丸加減。 生地黃15g, 山茱萸9g, 山藥12g, 茯苓15g, 澤瀉9g, 牡丹皮9g, 桂枝9g, 附子(先煎)9g。 加減:陽虛氣弱, 短氣乏力, 加人參(單煎)12g以補益元氣;火不生土, 大便稀薄, 加于薑6g, 白術12g以溫建中陽;五更泄瀉, 合四神丸(補骨脂12g, 吳茱萸6g, 肉豆蔻6g, 五味子6g)同用以補腎固澀;遺精腰酸, 加補骨脂12g,

續斷12g, 芡實15g, 金櫻子15g以補腎澀精。 若屬脾陽不足所致發熱者, 可選用理中丸(乾薑9g, 人參(單煎)12g, 白術12g, 甘草6g)溫補脾陽;若屬於陽虛陰盛之格陽與陰竭不能斂陽之戴陽證, 可選用通脈四逆湯或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