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這些事情不能做!

古人設計的24節氣, 絕對不是沒有用處的, 就好比, 立秋應該要注意什麼, 現在的空調病啦, 還有七七八八的症狀, 都是你生活不注意才會這樣子的, 所以今天小編就要來教教大家立秋來了要怎麼做!

立秋後離“末伏”還有4天

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頭天, 大家別忘了在8月11號去醫院貼敷末伏的三伏貼。

“三伏”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 如今頭伏和中伏已過去, 但仍有不少市民希望抓住末伏的尾巴, 將冬病夏治進行到底。 不少朋友詢問, 錯過頭伏和中伏, 三伏貼還能貼嗎?

“錯過頭伏和中伏別懊惱, 末伏結束前皆可貼三伏貼。 ”冬病夏治方法有很多, “穴位貼敷”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貼敷”是應用藥物、蜂蜜、酒、泥、蠟等材料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外敷或穴貼的一種防治疾病、養生保健方法。 藥力通過透皮吸收、穴位刺激、經絡運行而激發陽氣、鼓舞正氣、驅除邪氣,

起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相比頭伏、二伏, 天氣要涼爽一些, 濕度也有所下降。 在頭兩伏中, 由於天氣悶熱, 部分患者在做貼敷治療過程中出汗較多, 很多因出現皮膚瘙癢等問題中斷了治療, 還有一部分患者長期處在空調房中, 影響了治療的效果。 華衛科技提醒市民, 雖然立秋之後天氣轉涼, 但三伏天仍是一年中陽氣最重的時候, 此時的貼敷效果, 有可能發揮著整個治療過程的最大作用。 市民可抓緊這十多天鞏固療效。

冬病夏治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 如小兒及成人哮喘、咳喘、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反復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 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

冬病夏治不僅療效明顯, 而且還具有無毒副作用、價格便宜、治療簡便、不易復發等優點。

末伏仍是冬病夏治最佳時期。 正接受貼敷的朋友, 如果效果還沒達到, 也可抓緊鞏固治療。

立秋飲食四忌

俗話說: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立秋進補十分必要。

但進補不可亂補, 應特別注意。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 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 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 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否則適得其反, 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 但起碼應把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 偏寒者畏寒喜熱, 手足不溫, 口淡涎多, 大便溏, 小便清長, 舌質淡脈沉細。 偏熱者, 則手足心熱, 口幹, 口苦, 口臭,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質紅, 脈數。 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 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費用過量都有害。 認為“多吃補藥,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 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 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 餐餐大油膩, 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 需及時排出, 而生活節奏的加快, 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 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轉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個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立秋這些不能做,你們知道了嗎?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轉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個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立秋這些不能做,你們知道了嗎?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