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醫囑服藥。 心衰患者在緩解期可在家調養, 但仍需校醫囑服藥, 最為常見的藥物就是強心利尿劑, 它具有嚴格的用藥要求。 不按時或亂服用都會危害健康, 甚至威脅生命。 所以患者必須遵照醫生的囑咐服藥。
2、學會自救。 急性心衰發作時, 患者應馬上採取半坐位, 雙下肢下垂, 保持鎮靜, 深吸氣, 避免一切活動, 儘快與醫院聯繫, 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3、防止復發。 80%一90%左右的患者心衰發生是與呼吸道感染、過度疲勞、情緒緊張、飲食不當等因素密切相關, 所以患者應注意這些誘發因素, 認真控制。
4、多休息。 心衰患者應根據病情適當安排生活、工作和休息, 不可過度勞累,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這樣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5、注意飲食。 患者的飲食要清淡, 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少吃多餐, 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 適量補充蛋類、瘦肉和魚類, 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 少吃鹹菜、鹹魚等脂製品。
防止心衰復發要加強心理安慰
1、患者要合理休息。 除午休外, 下午宜增加數小時臥床休息。 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應臥床休息, 當心功能好轉後, 應下床進行適當活動, 如散步等。 但要掌握活動量, 當脈搏大於11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氣急與異搏感時, 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2、減少容易誘發心力衰竭因素。 勞累、感染是誘發心衰的常見原因,
3、心理撫慰要加強。 慢性心衰病人, 應保持平和心態, 不要自尋煩惱。 生活上不過分依賴別人, 但也不要逞強。 對自己的病情, 應重視, 但也不要過分關注, 以免因過於緊張而誘發急性心衰。
4、合理調整飲食。 其原則為低鈉(鹽)、低熱量、清淡而易消化, 注意攝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維生素、無機鹽、適量脂肪, 並應戒煙戒酒, 最好少食多餐, 避免因飽餐而加重或誘發心衰。
5、堅持治療。 要嚴格按醫囑用藥, 不可擅自停藥或換藥, 以免引發嚴重不良後果;要熟悉常用藥物的毒副作用,
6、定期複查。 檢查包括心電圖、心功能測定、體重與水腫情況, 還要注意定期抽血複查地高辛濃度和血鉀、鈉、鎂以及尿素氮、肌酐等。 “若發現異常, 要及時就醫”。
防止心衰復發要正確飲食
1、限制脂肪。
肥胖者應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因為脂肪產熱量高, 不利於消化, 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 使胃飽脹不適;還能抑制胃酸分泌, 影響消化, 加重心衰。
2、補充維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納較差, 加上低鈉飲食缺乏味道, 故膳食應富含多種維生素(維生素食品), 可多吃些鮮嫩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
3、限制水的攝入。
充血性心力衰竭時, 患者的液體攝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為2000~3000毫升),
4、調節鉀的攝入。
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現的一種電解質紊亂現象。 臨床中最常見的是缺鉀, 主要因為:鉀攝入不足;鉀的額外丟失;鉀經腎臟排出過多;以及其他情況, 如胃腸外營養、透析等。 缺鉀可引起腸麻痹、嚴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並易誘發洋地黃中毒, 造成嚴重後果。